以政策创新提升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内生动力 2024-06-07 

  

施卫东
  我国传统产业体量在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是支撑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直接关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局。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扩大财政技改补贴政策涵盖范围。一是扶持环节和内容上要扩大,要着眼产业链整体技术升级。要从支持单个技术改造项目为主转向产业链技术升级,从资助个别企业技术改造为主转向支持产业链技术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二是扶持对象上要扩大,要具有普惠特征。应针对传统制造中小企业的技术特征,鼓励技术进步中以大带小、以先进带落后,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技术改造升级。尤其涉及增值税抵扣、加速折旧、固定资产税减免、专用设备税减免、技术转让税减免、进口设备关税减免、重大技术装备进口零部件原材料免税、合同能源管理免税等技术改造税收优惠政策方面,要更多考虑传统制造企业和小企业。
  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一是着力降低传统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融资成本。国有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合作,降低企业技术升级改造资金成本;二是成立技术升级融资的政策性担保机构。鉴于银行在经济减速时通常会对中小制造企业“惜贷”甚至“抽贷”,政府可成立民企政策性担保机构,为传统制造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供融资担保;三是扩大企业技术改造直接融资规模。鼓励银行为企业技术改造提供购买设备的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引导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参与技术改造项目;四是完善融资租赁政策支持。进一步鼓励金融机构创新融资租赁政策,提供适合中小企业技术改造的融资租赁产品,根据技术改造资金回收周期长的特点来设计融资租赁条款。
  加强对传统制造企业共性技术支持。一是摸清行业共性技改和设备升级需求,建立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改造目录,将传统制造中小企业零散技改需求成批次解决,从而降低成本;二是加强共性技术研究开发的组织。如加快研制适用中小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装备,降低传统制造企业绿色改造的成本,提高技术的供应能力;三是遴选各地的优秀应用场景,建立案例示范库,推广相关成熟方案,提升制造业数实融合整体水平。此外,还要建立更高更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劳动保护标准和环境标准,推动传统制造企业技术升级,淘汰不达标企业。
  (本文摘编自《人民政协报》2024年5月31日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