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明确节能降碳“时间表”“路线图” 2024-06-07 

  

李婕
  备受关注的节能降碳工作迎来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近日,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对加大节能降碳工作推进力度,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提出具体要求。《行动方案》细化今明两年节能降碳量化目标,明确重点领域行业节能降碳任务,将对打好“十四五”节能降碳工作“收官战”、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引领作用。
  细化今明两年量化目标
  节能降碳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在全面梳理、系统分析、深入测算的基础上,《行动方案》提出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重点领域行业节能降碳量等具体目标。
  《行动方案》提出,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2.5%左右、3.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3.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8.9%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
  部署开展十大行动
  《行动方案》围绕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用能设备等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部署了节能降碳十大行动,并准确把握全社会能源消耗主要环节,做到了有的放矢。
  一方面,针对重点用能领域、重点工业行业、重要用能设备等方面节能降碳短板弱项,系统部署节能降碳十大行动,以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设定细化目标,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用能结构优化、工艺技术提升、节能降碳改造、用能设备更新等针对性任务举措。另一方面,将节能降碳改造与扩大有效投资、老旧小区改造、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有机结合,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导向促进节能降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高能效的新兴产业,充分发挥节能降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为目标实现保驾护航如何推动
  《行动方案》各项任务有效落实?
  《行动方案》提出了健全制度标准、完善价格政策、加强资金支持、强化科技引领、健全市场化机制、实施全民行动等6方面工作举措,为落实节能降碳目标任务提供支撑。
  在资金支持方面,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推动扩大有效投资,支持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落实好有利于节能降碳的财税政策,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为符合条件的节能降碳项目提供支持。
  在市场化机制方面,将推进用能权有偿使用交易。稳妥扩大全国碳市场覆盖范围,健全碳排放配额分配机制。有序推进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加快建设绿证交易市场。
  此外,《行动方案》提出推动修订节约能源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节能监察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快节能标准制修订等。相关举措顺应我国节能降碳工作新形势新要求,有助于规范各类主体行为,为实现“十四五”节能降碳目标更好地保驾护航。
  (本文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6月3日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