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分热 发一分光 ——记航空工业制造院106所高级工程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青年岗位能手慕延宏 2024-06-07 

  

  慕延宏穿行在航空工业制造院的各个科研场所间,总是行色匆匆。项目策划、模具设计、技术沟通、现场协调、材料撰写、项目组会……他不忍将时间浪费在走路上,尽可能地加快脚步去做下一件事情。
  深耕细作的“一亩田”
  读博期间,慕延宏从事的专业方向为热成形技术,入职后转行投身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技术。慕延宏说:“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技术非常巧妙,令人着迷。一是可设计性强,提供了可尽情施展创意的舞台;二是技术挑战大,有种破解‘黑匣子’的神秘感;三是技术优势明显,可解决其他技术无法攻克的难题。”
  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技术应用的典型复杂产品为空心风扇叶片。慕延宏负责大尺寸叶片空心率摸高任务时,狠抓每一个实践细节,经多轮迭代优化,突破了技术极限。负责小尺寸空心叶片交付时,由于交付进度紧张,在外地跟产时,他每日待在生产现场长达18个小时,带动整个项目组全力保障了产品按时交付。
  照亮别人的“一盏灯”
  在主攻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技术的同时,慕延宏主动思考,开拓106所专业新方向,围绕空心轴类零件制造、多点渐进成形、热塑性复材成形等方向进行了积极调研和探索。作为一线班组长,他组建了多个前沿方向专项团队,定期召开例会推进相关工作,促进团队在复杂先进结构制造上取得技术突破。
  为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和打造学习型班组,慕延宏积极承办“塑性成形百家讲坛”学术交流活动。百家讲坛已举办20余期,成为106所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与各大高校、主机厂所建立起紧密合作关系。在航空工业导弹院挂职期间,慕延宏搭建了导弹院与制造院各个研究所技术交流的桥梁,促进双方围绕耐冲刷整流罩涂层、耐高压管路、高精度大梁壳体、轻质复材舱门等方向合力攻关。
  为贯彻落实制造院低成本制造的要求,所领导要求采用不锈钢包套替代原有的钛合金包套,他主动请缨,快速制定工艺方案,协调多方合力,3周内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最终形成钢包套设计、冲压、封边、封口准则,实现包套制造效率由每天1件提升为每天上百件。
  做到最好的“一次过”
  “说了不等于做了,做了不等于做完了,做完了不等于做好做到位了,今天做好做到位了不等于永远做好做到位了。”慕延宏常常以此要求和激励自己。他通过精确的数值模拟、谨慎的模具设计和细致的试验验证实现了包边多级蠕变成形和W型唇口超塑成形一次成功。
  “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一个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他将质量意识贯穿于结构设计、工艺设计、生产过程管理的全过程。在空心叶片研制过程中,他在绘制气泡图、编制SOP文件、开展特殊过程确认、模具设计、现场跟产等一系列工作中,始终将质量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一次做好做到最好”的理念正体现在产品质量控制上。
  当个人理想与祖国的需要同频共振时,便会产生不竭动力。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只要工作需要,他便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