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场日志 青春激扬 不负担当 ——记中航光电外场保障团队 2024-06-07 

  

段新娜
  南风初起,日光愈暖。一面红彤彤的锦旗从祖国边陲飞越千山万水来到了中航光电。旗上16个金灿灿的大字“响应及时、服务至上、精诚合作、共筑国防”显得遒劲有力、振奋人心,让在场所有的中航光电人感到自豪。和锦旗同时到达的还有一张授旗照片。照片里,用户的蓝色服装和身着深蓝工装的中航光电保障团队和谐统一构成了蓝天的底色,手中的锦旗犹如深埋在心底的无声誓言,“航空报国、航空强国”是他们共同的信念。荣誉来之不易,荣誉背后的故事更加动人心弦。
  “到了外场,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顾客满意”
  公司判定产品是否合格的依据是各类标准和验收文件。但在外场,让客户满意绝不只是理论上的合格,还需要打消他们内心的顾虑和隐忧,保证产品使用过程中有良好的用户体验。
  “这个小连接器插合后感觉有点松动,插拔了好多次还是这样,激烈震动时会不会头座脱离?”“这种镀层表面有磨损,时间久了壳体会不会腐蚀?”接装现场,客户对销售经理王军跃接连提出了疑问。经核实,感觉连接器插合后松动,是因为小号壳体对应的扭矩力也小,实则按照验收标准产品是合格的。镀层易磨损是由该镀层自身的物理、化学特性决定的,轻微的磨损绝不会影响产品的性能,也是验收标准所允许的。
  尽管所有的震动、耐环境和电器试验中都未出现客户所担心的问题,但客户的质疑就是保障团队的改进方向,精益求精才是中航光电的工作作风。信息很快反馈回公司。针对连接松动问题,设计、工艺、质量、生产多方联合反复论证,最终更换了连接器里的某个小零件,在保证产品各项性能合格的基础上,插合手感更好,连接到位的识别也更加清晰,即便是从未接触过连接器的新手,也不会再纠结连接是否到位的问题。
  但镀层的问题却没有那么简单。镀层自身的特性无法改变,唯有用大量的试验和“铁打的事实”来打消客户的顾虑。保障团队收集了现场所有有疑问的壳体类型,快速协调公司内部免费提供样品,在客户的参与下模仿使用环境加强破坏,使壳体产生各种各样的划伤和磨损,再持续加严做耐环境盐雾试验。经过近半年的持续验证,终于打消了客户的顾虑。同时,保障团队联合主机厂根据验证结果制定了新的更为直观的产品外观验收标准,作为后续所有接装客户的验收依据。
  “到了外场,才知道艰苦奋斗不是一句口号”
  今年32岁的保障队队长张文杰在保障队里资格最老,2019年就开始驻场保障,刚开始只有他1个人。他来自线缆分厂,对低频产品的处理得心应手。但外场的问题种类繁多千差万别,为了能及时高效快速解决问题,除了精通自己的业务本行,他还苦心钻研高频、光、液相关产品知识,成为了一名技术多面手。如今,保障团队从公司各个部门都抽调了精兵强将,大家术业有专攻,解决问题的效率更高了。
  但不管有多么强大的保障力量,外场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的工作强度一点也不会降低。客户对保障团队的要求是随时随地随叫随到。安装、排故、答疑解惑……只要客户有需求,一声指令后,保障团队必须在30分钟内到场,1小时内解决问题。如果解决不了,也必须在1小时内给出解决方案。
  对保障团队来说,没有上下班的概念,没有昼与夜的分别。尤其是遇到重大项目,所有的节点不可更改,参与项目的各设备厂家不分昼夜轮番“上阵”赶工,保障队做好了随时被“召唤”的准备。他们经常连续几天吃住在现场,对艰苦奋斗有了切身的认识和体验。张文杰说:“最累的时候,大家互相打打气,工作间隙开开玩笑也就挺过来了。”
  青春的血液最容易沸腾,年轻的心最容易快乐。只要项目能够按时交付,就是他们最开心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到了外场,才知道质量的分量有多重”
  来自质量部的保障队员张恢复几乎每天都能听到“质量是责任、良心、人品”的宣贯,但对产品使用的认知仅仅停留在技术文件上,脑子里只有抽象的概念,并不知道产品的具体安装位置和真正用途。
  到了外场,亲眼看到产品的安装使用,那么多重要的信号都要通过小小的连接器来传输,才知道质量能护卫鲜活的生命、决定战争的成败、巩固国防,对质量更加充满了敬畏。有一次,现场发现了其他厂家连接器接触件根部开裂,导致信号传输不稳甚至中断。保障团队没有袖手旁观,而是居安思危,紧急复查公司尚未使用的类似产品。果然,团队在同类产品中发现了同样的问题。为了找到故障原因,保障团队不是简单地更换产品,而是从产品入厂验收、电缆制作、装机使用等各个环节复查产品状态,模拟产品使用。
  经故障再现,发现是客户单位的装配工人在加工电缆安装接触件时,使用的工装规格不当导致接触件从根部开裂。保障队马上对客户的电装工人进行了培训,深入沟通了接触件的安装注意事项和操作规范,从根本上杜绝了类似事件的发生,消除了重大的质量隐患。
  “到了外场,才知道生命的半径越画越大”
  从冰天雪地到酷暑难耐,资深保障队员赵培峰几乎转战了大半个中国,最令他难忘的还是出国那次。时值盛夏,时差导致他夜里休息不好,白天还要在室外顶着异常温度的高温作业。“饮食不习惯、语言不通、居住偏远生活不便……然而这一切跟国外客户的尊重和认可比起来都微不足道。”赵培峰自豪地说。
  从国内到国外,他身上的标签从“中航光电”变成了“中国”。交装现场的国外客户见了中国保障队员都会竖起大拇指,去超市买东西也会得到优惠。就连国外的小朋友也会对他们绽开笑脸开心地说:“we are friends。”这种前所未有的自豪感不身临其境是无法体会到的,航空强国的梦想在那一刻照进了现实。
  到了外场,才知道此心安处是吾乡。保障队员最大的32岁,最小的是“00后”,一年365天,他们有一大半时间都在外面,正值青春年华却无法和家人团聚。谁家的父母不牵肠挂肚,哪个儿郎没有思乡苦。问他们是否习惯,他们说:“刚出来时都会想家,慢慢地安下心来就好了。在外场保障时觉得自己不可或缺特别重要。”也许这就是他们坚持下来的理由。没有太多华丽的语言,也没有惊天动地可炫耀的成绩,他们口中的“重要”正是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这群可爱的年轻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在逐梦蓝天的道路上勇于担当,用不变的初心和辛勤的汗水为青春描绘出了最美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