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做工程系统的科研人员作甲方 2024-06-04 

  

李言荣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了深入阐述,提出了明确要求,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做好科技创新工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前进方向。
  大力提升反向基础创新能力,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筑牢基底。
  加强有组织的科研。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组织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有组织的科研强调集中力量、集中优势进行科研攻关,产生更多重大战略性成果,实现更多的原始创新突破。我们要把国家重大的战略性需求和行业前瞻性技术革新转化为学科学术的前沿科学问题、关键技术问题,开展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对于定向性的基础研究,现在要分一些人力、物力、财力去做反向基础攻关,团队带头人的科研追求和视野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要强化组织创新,进行分类评价改革,推动科研力量和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协同攻关能力。
  强化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双向互动。通过重大科技问题带动,在重大应用研究中抽象出理论问题,进而探索科学规律,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互促进。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并不断向基础研究领域转移。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的。只有全面加强基础研究,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发展和安全。基础研究处于从研究到应用再到生产的科研链条起始端,地基打得牢,科技事业大厦才能建得高。在核心技术攻关中,做工程系统的科研人员最熟悉科技产业发展需求,对关键核心技术背后的卡点、堵点、痛点问题比较了解。针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从产业需求和实际应用出发,凝练出重大的基础科学问题、抽象出理论问题,进而探索科学规律,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互促进。基础研究成果好不好、行不行,最终也是由做工程系统的人来检验。因此,要支持做工程系统的科研人员成为甲方,去当“出题人”和“阅卷人”,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引导和鼓励基础研究科研人员瞄准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不要发散、不要多靶点,用“十年磨一剑”的决心潜下心来开展研究。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鼓励擅长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做乙方,去领题、破题,加强底层技术攻关,做好“答题人”。
  实现需求牵引与技术推动上下对齐。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大幅提升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在若干重要领域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这就要求科研组织要正确处理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的关系。我们要尽可能把“从1到0”与“从0到1”的人结合起来,把擅长“向下挖到根的”与“向上捅破天的”人结合起来,让自上而下的需求牵引与自下而上的技术推动双向发力、上下对齐。否则,会出现对工程应用中的痛点搞基础研究的漠不关心、基础研究中好不容易取得的进展又对工程技术毫无帮助。只有上下对齐、各向同性,性能才高,效果才能最大化。深度融入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主动适应大科学时代科技创新的规律,加快变革科研范式。优化科研团队结构,建立任务驱动的科研组织模式,将具有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科研人员通过项目或跨学科科研平台汇聚到一起,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只有这样,高校才能更好地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本文摘编自《学习时报》2024年5月20日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