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上的突击队 2024-05-31 

  

  冯锦驰
  总有人骑车相遇在成都某个路口:“去哪啊?”
  “隔壁。”为了在一个综合数管项目及未来技术平台上寻求技术突破,航空工业凯天与主机所组建了“罗阳青年联合突击队”。
  习近平总书记在勉励沈飞“罗阳青年突击队”回信中指出:“在推动航空科技自立自强上奋勇攀登,在促进航空工业高质量发展上积极作为,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无数次用自行车丈量的两公里,是凯天突击队队员们牢记嘱托,争当航空好青年的真实写照。
  理想是蓝天绽放的花:从飞机联合实验室到试飞基地,突击队队员马恒旭的任务是技术保障万无一失,他坚守在保障一线,时刻监控着产品状态。面对异常紧张的试飞任务,他每天顶着鹅毛大雪推着自行车赶赴试验场,连续数月持续坚守一线,确保每一个问题及时解决、每一个需求及时满足。看着科研团队努力的成果跟随战鹰翱翔天际,航空报国的个人理想伴随集体理想开花结果。“任务完成,数据读取有效!”骑着自行车的小马,马到成功。
  担当是青年内心的光:数月的联合调试,队员唐珊的身影从未缺席。新员工的身份并没有让他退缩,在师父专业总师孙旺的带领下,他从一个“小跟班”快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合格工程师,在与多家前端设备长达数月的联合调试中,他不仅圆满完成了多类型参数接收处理任务,还协助前端同事完成部分性能验证工作,队员们对他的称谓也从“小唐”逐渐变成“唐工”。
  吃苦是青春坚毅的底色:半路加入团队的刘豪熟悉任务需求后,风扇呼啸的调试间就是他没有硝烟的战场。噪音与热浪的双重考验,多路、随机大流量高速数据的并行处理需求的多个难题,他不停地往返于厂里和隔壁,同技术专家探讨代码架构和实现方案,同前端设计同事确认数据传输的有效性,一次次的来回奔波与协调联试,终于实现了数据处理功能的稳定运行。他常说:“咱们可以在明亮的大厅里踏实工作,已经比上一代航空人少吃苦,继承先辈们吃苦奉献的精神,才能赶上他们的脚步,做出国家需要的成果。”
  奋斗是队员前行的路:两公里的路途,变的是沿途的风景,不变的是每一个队员内心火热的报国热情。王鑫昊、冯锦驰、王振宇、沈明琳、毛晓芳、石东昕、袁春梅、唐忠、牛惠萌……年轻的名字在各个角落里发光,有人提出了新的构型被选为通用规范推广,有人协调多个供应商解决质量与交付的矛盾。在各个角落履行着航空报国的信念,继续在航空强国的路上不断前行,罗阳青年突击队就是锤炼航空新青年的主战场。
  在歼十首飞26载纪念的无数个瞬间里,有一张黄田坝的老照片,研制现场副总指挥薛炽寿骑着自行车伴着飞机前进。
  如今,翔龙路上还有一群充满理想的航空青年骑着自行车往返于厂所之间。时光荏苒,在向着远大理想的征程中,小小的自行车轮从未停歇,就像航空青年从未忘记自己的使命,从未忘记“五有一知”新时代航空青年的承诺。
  昂扬向上,航空青年争做“国之大才”。踵事增华,踔力奋发,青年们必将以青春之活力推动凯天高质量发展,用青春之光彩辉写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