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让“成功树”茁壮成长 2024-05-31 

  

乔瑞强 刘志中 马冬冬
  “一次成功”工程实施以来,中国航发各单位、各部门深入推广应用“成功树”保障分析方法,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步伐不断加快。中国航发涡轮院、红林、北京航科坚持系统观念,组织各专业各部门协同发力、一体推进,切实推动“一次成功”工程做深做细做实。
  强化专业深度融合 提升部件研发质量
  涡轮部件是航空发动机中单位重量最大、工作环境最复杂的部件之一。为提高涡轮部件试验验证质量、缩短验证周期,中国航发涡轮院涡轮设计团队与验证团队共同探索试验高效协同模式,助力涡轮部件性能试验“一次成功”。
  设计团队和试验团队组织在试验件设计、开发、验证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团队成员,组建联合攻关团队,以试验开发验证流程中各关键环节为切入点,针对各型号项目实践中存在的需求、面临的困难、暴露的问题等开展充分调研,搜集、提炼出在现阶段具有较大改善价值的焦点问题。
  开展安全、绿色、高效、智慧的试验是团队不懈追求的目标。联合攻关团队不断对部件试验设计、开发、验证流程和方法进行分析、总结、改善,将整个试验流程按阶段划分为前段、中段、后段,以需求出发明确改善目标,开展流程价值改善,完善标准流程活动,从交付、质量、能力3个维度提出定量考核方法,建立经验共享机制和台账,提高知识价值和人员能力。
  标准化、规范化、显性化的涡轮部件试验验证方法和流程逐步建立。一套完整、合理、高效、协同的涡轮试验流程,成功应用于多个项目,装配过程现场协调次数和试验现场异常问题数量均大幅减少,进一步提升了试验一次成功率和团队成员设计开发能力。
  系统谋划出实招 科学部署下实功
  深夜,中国航发红林装试分厂依旧灯火通明,随着考核试验最后一个工况顺利完成,现场响起了一阵阵热烈掌声。“一次成功”工程实施以来,项目团队大力推广应用“成功树”保障分析方法,有效应对各项风险,交上了一份圆满的答卷。
  “必须时刻把问题困难想在前,把办法措施定在前,把准备工作做在前。”型号副总师胡文佳在项目启动之初给团队成员这样鼓劲。
  一支高质量的IPT协同办公团队快速组建,团队成员通过梳理产品试验全周期流程,逐项攻克各阶段的难点、痛点、堵点。
  以“快”出实效,各部门提前介入,快速响应现场需求,缩短试验等待周期;以“防”保质量,加强技术状态管控,规范工作流程化、问题处理表单化,提升加工质量;以“实”促提升,持续推进虚拟振动仿真等能力建设,提前识别试验的薄弱点和风险点。
  “做出来与做好必须同时考虑、同步实施,决不能有‘先解决有无,后解决好坏’的心态。”项目团队依托AEOS深化应用,聚焦流程、技术、组织、IT,以“PDT核心组例会+领域扩展组例会”在M1阶段开展新品技术交底,提前明确试验要求,规划试验设备改造周期。
  “‘成功树’作为‘故障树’的对偶树,在研制前期汇聚各专业力量,有效预防风险,往往能起到‘先手’作用。”产品设计主管张欣深有感触。
  “三个一”工作机制 加速型号研制试验
  近年来,中国航发北京航科新研产品数量及试验类型不断增长,其中不乏长周期、高风险、难度大的寿命试验和振动试验。北京航科在成附件试验工作中大力实践“一次成功”工程,探索建立“三个一”工作机制,即1个领导小组、1个牵头部门、1个专业团队,有效预防型号研制试验风险,提升型号研制质量,加快型号研制进程。
  领导小组由公司主要领导、总工程师、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顶层谋划部署,压实工作责任;牵头部门明确为公司设计所,负责制定工作方案,明确阶段目标,进行工作协调;专业团队由设计、工艺、试验、质量等各领域骨干人员联合组成,深入调查研究,开展需求分析,确保“一次成功”工程落地见效。
  北京航科组织开展“知识到产品”专项行动,以系统提升型号研制试验质量为主要目标,以研发体系文件为标准,审查型号图纸、工艺规程等技术文件的符合性、完整性和正确性,以全流程、全专业、全级次的作业指导文件为载体的工程知识,源源不断注入到型号图纸、工艺规程等技术文件中。
  在工程设计、工艺编制等过程,各专业团队系统进行风险分析、精心制定具体措施,用扎实可靠的知识、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铺就“一次成功”之路,为试验“一次成功”构建全链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