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与勤劳描绘报国航迹 2024-05-28 

  

本报通讯员 马丽君
  航空工业昌飞机加中心数控车间班组长惠小望,以严谨的态度面对每一个程序,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每一次挑战,以坚定的信心加工每一个零件,以奉献的精神指导每一位组员,用勤劳与汗水为推动直升机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光添彩。
  立足岗位谋突破
  傍晚时分,生产线上机器轰鸣,3台数控加工设备排列整齐,持续运转进行零件加工,而惠小望正在测量这一批加工好的零件。这里是昌飞机加中心数控车间,也是惠小望坚守奉献19年的成长沃土。仅用3个月的时间,惠小望就完成了从学徒到上机操作的转变。他在理论和实操中不断锻炼自己,遇到不理解的程序及时进行修改和操作,在发现零件或者工装设计中的问题时及时上报,自我钻研,通过改善加工程序调整零件及工装的形状尺寸,从而提高工装合理性、零件的适配度,成为同期新人里进步最快的。
  在一型机零件加工制造中,惠小望发现工装的下缘设计不合理,其底盘架高,这会使零件稳定性不足,机器在运转刻纹的过程中产生抖动,从而导致一定的加工损耗。为了避免损失,惠小望对工装原有的程序及设计进行了修改,通过改变局部高度,降低了零件加工误差。
  尽心竭力打头阵
  2023年,班组成员结构变化较大,惠小望为了保障生产任务节点,冲锋在前,凭借其娴熟的数控加工制造技能,“一人多机”进行生产作业。面对工作量数倍提升,为了同时保证加工零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他通过启动两台机器运行原本固定的零件编程,并以运转周期划分时间段,进行定时检查,确保零件不出问题;与此同时,在最后一台机器上操作新程序或者稳定性较弱的程序进行运转,时刻紧盯,从而保证程序的准确性与零件批产的有效性。
  一个人、三台机器,在近一年的生产作业中,惠小望以“零”问题的答卷,保障生产节点稳步推进。“每天都绷紧了弦,一台机器一台机器进行检查,生怕出了问题,不敢离开一步,偶尔扛不住的时候想到不要耽误生产就又有了些动力。”想起那段守在机器前的日子,惠小望感慨地说道。
  言传身教作表率
  为了保证机器运转的效率,车间实行以周为单位的轮岗制,班组成员分成两部分按照早晚班轮换。不管是轮到早班还是晚班,惠小望都会提前赶往生产现场,布置交接工作,检查加工所需要的指令程序,同时为组员答疑解惑。
  “从我进班组以来,惠师傅对我就很照顾,会指导我做事提升技能,也会帮助我解决编程上的问题。”惠小望所在的班组年轻人较多,部分组员在零件加工方面的技能尚不成熟,当有人拿着程序或指令来请教惠小望时,他都热情询问、认真讲解,启发组员。在有组员遇到难度较高的编程时,他也会指出问题、实操教学,在组员完成编程后帮助他们进行校对,用实际行动引导组员成长提升。
  韧者持恒,韧者笃行,韧者竟成。惠小望用劳动与奉献、严谨与担当描绘着属于自己的报国航迹,也将兢兢业业、善思善为的工作态度传递给了身边人,立责于心,履责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