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水泊 ——我与《水浒传》 2024-05-24 

  

  白阳
  “小二,筛一壶好酒,切二三斤牛肉来吃!”
  昨夜,又做了英雄梦,又穿越回水泊梁山,跟着宋公明一干哥哥劫富济贫,替天行道,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纵横江河,好不快活。
  多少年了,真正能坚持做下来的事不多,可这样的英雄梦,却断断续续做了近50年。而这梦的源头,正是那本《水浒传》。
  1975年,12岁的我还在上小学,标语上的“浒”字不认识,高音喇叭分贝数可以但清晰度不行,害得我把“浒”听成了“壶”,心里忍不住打了问号——水壶有啥好评的,能保温装水不就成了?
  某天晚饭后,照例去父亲的办公室做作业。
  一进门,就发现往日空空如也的办公桌一角,放着本用报纸做书皮的书。心里生着好奇,手已经伸了出去。翻开 一看,嗯,没错!如您所断,正是《水浒传》。
  跳过前几页前言编者按重编说明,直接翻到目录,“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高太尉大兴三路兵
  呼延灼摆布连环马”“花和尚解脱缘缠井混江龙水灌太原城”……天啊!小说还能这样写?分章节回目叙事,各章回名撮举核心归纳情节,对仗公正,双句对出,以“话说”“却说”“且说”开场,用“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结尾,穿插着出现“花和尚”“镇关西”“豹子头”“智多星”“鼓上蚤”一众“花名”,激动、兴奋,惊喜、好奇,那种感觉,让我记住了高中时语文老师的一句“如同三九天得了块烤红苕,六月天喝了杯冰镇汽水”。
  那晚,就梦到眼见着鲁智深咣咣咣三拳结果了镇关西,我在一边高声赞道:“英雄!好拳脚。”
  自此后,“豹子头”林冲、“青面兽”杨志、“赤发鬼”刘唐、“智多星”吴用、“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等英雄好汉一一登场,路见不平一声吼,管他官兵与官府,坦荡荡一股英雄气在天地间纵横驰骋。由不得击节叫好:人生天地之间,当不了英雄,就做条好汉,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该出手时就出手。
  如果说《山海经》塑造了中国人的世界观,《论语》塑造了中国人的人生观,《道德经》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那塑造了我的英雄观的一定是《水浒传》。
  再去父亲办公室时,我就随手在旧报纸堆里,抽出张报纸,给书包了个皮,再郑重其事地用红色圆珠笔连写带描写上“水浒传”三字。写罢搁笔,颇有几分武二郎在鸳鸯楼墙上写“杀人者,打虎武松也”的神采。
  等暑假差几天就要结束的时候,读完第七十一回“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宋公明慷慨话宿愿”,自七十二回起,“宋江投降了,便去打方腊”,一百单八将开始以各种方式“谢幕”,往日里如饥似渴的阅读劲儿顿时失了大半。
  不曾想,九月一号开学报到,等着新班主任来教室时,同学们边说边记,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从名字到绰号再到星宿,竟被我们一一写在了黑板上。
  从那以后,与水泊梁山众好汉有关的梦就没断了做。那梦的主题歌也不是刘欢唱的《好汉歌》,而是陈劲作词作曲并演唱的《逼上梁山》——话说从前,水泊梁山,山上住着是一群好汉,替天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