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修一线的“老黄牛” 2024-05-24 

  

  周安娜
  1993年,李建强退伍转业来到航空工业天飞,从什么都不懂的航空新人,到维修一线高级铆工,他用踏实勤奋、埋头苦干的精神,在天飞走过了平凡却不普通的31年。
  本职工作——爱岗敬业
  在结构维修厂,只要提到李建强的名字,所有人脑海里都会浮现出勤勤恳恳的老黄牛形象。我慕名而去,刚好赶上他请假休息,正要遗憾而归,却听结构维修厂党支部书记说:“哪儿是请假呀,他是被我们给赶回家了!”
  果然有新闻!我赶忙问起详情,却听支部书记有些无奈地说:“李建强这人,简直就是个工作狂!最近生产任务紧,昨天中午他就连班没回家,晚上又干到半夜,没想到大清早的,又看见他顶着俩黑眼圈在那儿干活儿,铁打的人也扛不住呀!于是我们就强行让他回家休息了。”
  原来是这样,我听了这番话,心中不由觉得钦佩,开始从结构维修厂的领导和同事口中,了解起了大家眼中的李建强。
  “在生产一线一干就是几十年,将飞机铆接技术练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业务经理关涛说。天飞开展新机试修工作后,由于新老机型差异大,首修困难重重,别人还在犹豫着不敢上的时候,李建强主动扛起了责任。
  别人问他:“难度这么大,你不怕修不好吗?怎么没有半点儿犹豫?”
  他笑了笑,说:“其实也犹豫,姑娘上高中了,总想多抽出点时间陪孩子,但新机试修这么大的事,不干怎么办?”
  班组建设——创新思路
  军旅经历在他心中留下来一句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身为退伍老兵的他,心中有自己的责任与担当。
  新老机型修理方法完全不同,他就一边修理旧机型,一边抽空查资料、与技术员共同研究新机维修相关技术条件,在试修工作中时刻冲在第一线。
  新机大修工作为生产一线带来很多变化,为了适应新的工作节奏,公司开展精益单元建设活动。
  身为全公司最大班组的班组长,他冲锋在前,带领着五十人的班组尝试更加创新的管理模式,将班组传统的横向管理模式,改为纵向管理,按照飞机的不同部位,将人员分部位编制。
  之后又选择技术过硬的部位负责人带动整个部位共同发展,层层落实责任,既有利于班组管理,又能在部位管理过程中,为公司培养出新的人才。
  培养徒弟——尽心尽力
  工作之余,李建强在带徒弟上也不遗余力,从不藏私。只要年轻人愿意学,他就把自己三十多年积攒的工作经验倾囊相授。
  徒弟们都说,师傅在工作中非常有耐心,生活中也十分和蔼,对他们这些单身青年尤其关心,每逢节假日,都会把没回家的单身徒弟叫到家里吃饭,一来二去,徒弟们已经跟他的家人混熟了。
  但在工作质量方面,李建强又对徒弟要求非常严格。
  他的徒弟武博生说:“我印象最深的事,就是刚学铆接的时候,师傅总是对飞机进气道唇口等关键部位的铆接要求非常严格。我当时不太理解,心里也比较浮躁,被师傅严厉批评过好几次都没当回事,甚至以为他在故意为难我,后来工作出了错,才意识到师傅的良苦用心。”
  诗人臧克家曾这样描写老黄牛:“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在航空维修的漫漫征程上,李建强或许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一线工人,但他如老黄牛一般,勤勤恳恳,踏实奋进的精神,却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