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节点 2024-05-21 

  

本报通讯员 余少敏
  “快,赶紧组织,立刻进行计量,保证按时达到装配状态,最终确保交付节点。”3月23日20时,航空工业起落架汉中厂区理化计量检测室计量组接到生产指令,室主任、组长、技术员、计量工迅速就位。在场人员迅速讨论制定检测方案,技术员编写检测程序,计量工按照方案吊装工件摆放到测量设备上,按要求找正、启动设备、采点建模、计算结果。
  “什么,不合格?会不会检测方案有问题?检测过程有异常点?复盘。”一遍遍计算后,人员反馈“检测方案没问题。”重新计量,检测结果和上次一致,重复性很好,检测过程没问题。确定超差值、超差方向,为生产单位返修指引方向。返修余量很小,只能在尺寸链上想办法,先试着修正一点,再度检测,验证返修方案是否符合预期。一丝一丝地修正,结果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众人悬着的心稍稍踏实了一些。
  9小时的忙碌,在初春的晨曦中,零件终于计量合格。所有人终于放下了心,没有人预料到这只是开始。
  3月26日17时,装配完成,按照生产制造计划,进行组合件装配后状态计量,装车保护,起运。到达外协计量点,重量500千克的组合件,没吊车,怎么办?“等不及了,抬,咱们工人阶级有力量,老前辈们都能人拉肩扛,咱们也能做到。”从卸车点到计量设备,短短30米的路程走得小心翼翼,所有人的背都湿了,额头上的汗珠也顾不得擦。
  终于搬运到位安置好位置,开始检测。第一件,合格。重复步骤,安装第二件。“嗯?第二件不合格?”现场所有人的心提了起来,“重新测量,排除偶然性误差。”一遍、两遍、三遍,三遍的结果一致,确实不合格,装配工立刻在计量结果的指引下进行调整,一遍、两遍……还是不合格。“回车间分解,复查所有零件的合格性。”所有的人满心苦涩,因为线路检修,3月27日白天要停电12小时,交付节点还能保住吗?
  3月27日1时,所有零件全部分解,清洗干净,轮廓尺寸合格,定位尺寸合格,装配连接尺寸合格。“查,所有零件的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等位置公差全部查一遍,一定要找出影响因素。这是第一次干这样的活儿,必须要仔细,找出问题才能积累经验。”在计量现场指挥的公司领导发出命令。
  一个个零件重新摆上检测台,有些项目并不属于之前的控制项,所以原有的测量程序还需要修改,技术员紧急修改程序,计量工操纵测量机。在“滴”的蜂鸣中检测结束,电脑屏幕上显示出计量结果。果然,有部分项目不合格。“修,边修边计量,两边配合,既要质量,也要保证节点。”紧张的一夜过去了,不合格的零件进行了返修。
  3月27日21时,重新装配完成,再次进行组合件装配后状态计量,等待计量结果的裁决。这是发生在汉中精益制造中心的一幕。当电脑屏幕上的结果输出栏底色显示为绿色的时候,所有人欢呼起来,疲惫的脸上满是欢喜,连续几日的辛苦没有白费,终于达到了合格标准。
  一切为了节点,在细节上扎实用力,牢固树立“节点就是底线”意识,起落架持续做好生产交付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