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优势 推动航空科技自立自强 2024-01-23 

  

千名博士引进工程。航空工业2023年卓越政工师培训班班。千名博士引进工程。罗阳党员突击队交流座谈会。航空工业第8届职业技能竞赛。航空工业科技创新青年博士联谊会成立大会。首批“育鹰计划”人选培训结业典礼。

  本报记者 姜坤英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世界各国都在抢抓机遇,国际人才争夺日趋白热化。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才能实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并对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作出具体部署。“希望你们继续弘扬航空报国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推动航空科技自立自强上奋勇攀登,在促进航空工业高质量发展上积极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给沈飞罗阳青年突击队的回信中,饱含着对中国航空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殷切嘱托。
  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决策部署和任务要求,全面承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系列重要论述和回信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2023年年初,航空工业发布了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其中人才引领与科技创新、武器装备、民机产业、能力提升、治理现代、三新一高、合规风控、党的建设一道,成为协调推进的九项重点任务。在2023年年度工作会上,航空工业党组副书记、总经理郝照平提出的年度工作重点中,首先提到的就是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新优势,支撑建设航空高科技产业集团。
  为汇聚激活人才第一资源,打造航空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智高点”,航空工业通过任务驱动让人才多起来,压实担子让人才长起来,薪酬激励让人才活起来,加大科技人才职业生涯全周期培养力度,加快建立以院士、集团级技术专家和青年技术骨干为代表的技术人才梯队和以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集团级技能专家和青年技能骨干为代表的技能人才梯队;积极吸引国内外创新人才和团队,汇天下英才之智,打造航空科技人才的“智高点”。
  航空工业先后实施“创新决定30条”“科技创新五大行动”“航空英才计划”“千名博士引进工程”“育鹰计划”等一系列战略举措,全面体现了集团党组对推进科技创新、培养高端人才顶层有策划、行动有举措、推进有保障。
  创新人才培养 汇聚磅礴力量
  2023年,航空工业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方法,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
  ——首批“育鹰计划”人选培训班圆满结业。 “育鹰计划”是航空工业“英才工程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筑牢优秀年轻干部人才“蓄水池”的重要抓手。旨在为对航空工业发展战略有重要支撑作用的重点岗位,招募、选拔、储备、培养一批信念坚定、敢于创新、果敢执行、忠诚企业,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拔尖人才。首批培训班的173名学员从航空工业所属单位推荐的近400名优秀候选人中,通过组织筛选、线上测评、集中面试选拔产生。通过线上线下学习、企业现场参访、学习交流研讨等教学环节,圆满完成第一阶段学习任务,顺利结业。
  ——成立航空工业科技创新青年博士联谊会。近年来,集团公司引进的博士等高端人才数量不断创新高,人才结构持续优化,由规模、结构等人才队伍“物理变化”带来的收效正加速显现,通过成立博士联谊会,将激发人才队伍的聚集效应、溢出效应、示范效应等“化学反应”,进一步发挥高端人才作用,融合跨专业特长,在前沿颠覆性技术探索中不断涌现“他山之石”的新构想;集合跨单位优势,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不断形成“力出一孔”的新合力;整合跨地域资源,在未来产业中不断打造“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会上还发布了航空工业科技创新APP和创新港,利用最新的信息化工具,为青年博士的交流协作赋能增效。
  ——首期卓越政工师培训圆满完成。作为具有优良党建工作传统的军工央企,航空工业党组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央企本色本真,聚焦航空主责主业,领导推动各级党组织探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从理论要求到具体实践、从点位突破到整体推进的贯通,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为培养更多新时代航空工业高质量党建工程领军人才,集团公司率先在央企举办了卓越政工师培训。9月,经过为期2个月的学习,首期卓越政工师培训班27名学员顺利完成学业,获得集团公司“卓越政工师”荣誉称号。卓越政工师培训班是航空工业创新人才培养方向的又一举措,旨在服务央企高质量党建工程,构建“大党建”新格局。培训班打造出了一支“既懂党建,又精业务”的卓越政工师队伍,为集团公司坚持“两个一以贯之”、促进“双融双促”提供了坚强保障力量。
  进入新时代,人才工作需要以更长远的眼光、更有效的举措,及时发现培养、源源不断选拔使用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优秀年轻干部,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加快推动优秀年轻干部成长成才,为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提供组织保证,2023年,航空工业先后组织了干部双向挂职工作和中青年领导人员培训班,近70名年轻干部通过多种培养模式,在不同工作岗位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在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中进一步提升干部素质能力,为勇担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重任练就过硬的本领。
  搭建舞台 吸引优秀人才
  5月18~19日,航空工业举行“千名博士引进工程”2023年重点高校博士生双选会。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38所双一流高校的招生就业工作部门负责人、300余名优秀博士生,四川省委组织部、成都市委组织部、青羊区,航空工业人力资源部、40家重点单位有关领导和负责人参加活动。
  纵观航空工业70多年的发展历程,新中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构建起门类齐全、规模宏大的航空工业体系,实现航空武器装备的系列化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大批优秀人才以他们的革命热忱、渊博学识、人格风范,为祖国的航空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如今,在航空武器装备现代化道路上,会有越来越多“新任务、新型号、新产品”,实现高科技水平的自立自强,迫切需要更多优秀人才加入,为探索航空科学技术的广度和深度,奋勇攀登航空科技自立自强的高峰提供强大的力量来源。近年来,航空工业持续在重点高校组织大型宣讲会,为优秀人才提供实现人生价值的“新舞台”。招聘高校范围近5年拓展了50%以上,招聘学生质量稳步提升。
  此外,在过去的一年集团公司及所属单位还举办了多场校园招聘活动,进一步聚集航空优秀人才,聚天下英才助力航空工业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聚焦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目标方向,牢固树立人才引领驱动理念,以高质量人才队伍支撑世界一流企业、世界一流军队建设。
  让航空事业涌现更多“千里马”
  随着新时代航空工业人才发展体系的不断推进,为建设航空强国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2023年,通过着力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各类人才,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了丰硕的成果。
  ——科学家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23年院士增选结果,航空工业成都所总设计师王海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副所长邓景辉荣获2022“最美科技工作者”……
  ——青年有担当。科技创新、青年人才成长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大事要事,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是航空工业的“责之重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更是航空工业的“国之大者”。在2023年共青团中央和中央企业团工委的表彰名单里,航空工业多个青年集体和青年个人位列其中。名单中,有航空工业沈飞舰载机研制罗阳青年突击队、航空工业自控所高铁安全计算机平台创新团队、航空工业制造院检测技术中心团支部等先进集体,也有中航西飞李萌月、洪都飞机部装二厂铆装钳工曾陶钧等优秀个人。一批批青年人在实干中成长起来,成为支撑航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强保证。
  ——通过比赛为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航空工业积极践行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为培养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协调资源、搭建平台、提供保障,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11月,首届“智航杯”全国无人机智能算法竞赛实物赛成功举办,通过举办比赛,发现培养青年科技人才、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搭建航空智能创新的新赛道;举办2023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航空工业第八届职业技能竞赛暨第三届女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为女职工搭建了展现技能才华、切磋提升技艺的平台。大赛发掘出多名有潜力的技术好手,形成了技术标准、裁判规则、管理细则,为后续人才培养提供了“教材”与“大纲”。
  大盘取厚势,落子开新局。作为承接党中央决策部署的“第一棒”,航空工业将自觉担当起航空领域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国家队,切实做到总书记要求什么,国家需要什么,就坚定往那个方向发力,牢牢把握历史机遇,真正发挥科技领军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打造一支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切实肩负起强军强国强企的使命,用实际行动把更多的优秀人才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做事创业干起来,用思维碰撞的火花点燃航空科技创新的燎原之火,走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条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