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新基建 运营新模式以“数字航空”推进航空工业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3-11-17 

  

  魏金钟 曾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重要思想和论述告诉我们,数字技术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重点领域,我们要不断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强化关键领域数字技术创新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牢牢抓住数字技术变革新机遇,尽快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航空工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严格落实数字中国、制造强国的战略部署,坚守“航空报国”初心、勇担“航空强国”使命,以数字航空建设为抓手,以集团数字化转型为主线,推动航空工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转型是建设数字中国、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必然选择
  进入新时代,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推动发展模式和产业形态发生根本性变革。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数字中国、网络强国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认识和理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信息革命、数字技术发展大势,准确把握时代特征,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数字化转型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中“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成为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的重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李强总理强调,当前特别是要以数字化转型推进新型工业化,突出重点领域,大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综合国力竞争形势下,构筑自立自强、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数字中国,是推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数字化转型正在成为航空工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兴装强军目标的重要抓手
  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正在强力推动武器装备研发体系的变革与能力的跃升。航空工业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力量,承担着高质量发展的重任,肩负着兴装强军的使命。航空工业聚焦装备研制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能力建设的目标,需要将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和工具方法贯穿到装备研制全流程,加速产品研发,改变制造模式,实现装备全生命周期全过程可追溯,提升装备整体研制水平,实现航空工业高质量发展。
  健全需求研究和论证能力。加强数字化需求捕获、分析和仿真能力,以及虚实集成的持续验证能力,建设基于模型的装备快速概念设计和权衡迭代能力。
  升级正向协同设计能力。围绕仿真驱动的需求、方案、设计能力建设要求,构建协同设计和协同管控环境,集成应用和自主开发设计、仿真、建模工具体系。
  打造先进数字化制造能力。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提升先进工艺数字化设计和关键生产数字化制造能力,加强生产数字化管控和数字化供应链管理能力。
  建设数字化试验鉴定能力。采用数字试验和数实结合的方式,建设形成试验环境模型、管理模型的数字模型体系,赋能试验活动、试验鉴定管理活动、鉴定定型、试验场构建等的数字化转型。
  构建一体化服务保障能力。加速数字化交付能力,完善服务保障能力。建设基于云的综合保障协同环境,加快保障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共享。
  “数字航空”是实现航空工业数字化可持续发展、构建航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支撑
  (一)抓住航空工业数字化能力体系建设关键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统制造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纵观航空工业数字化建设与发展历程,从飞机科研生产数字化工程开始,多为单点上的应用,数字化产品、能力、组织的发展相互独立,比较分散;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统筹不足,业务与IT、流程与数据、技术与管理等的融合深度远远不够;在数字基建方面,缺乏分层分类建设的总体规划。归结起来,表现为数据、流程、模型的割裂、缺失,整体的能力无法提升,即行业统一协同、全局优化的需求与分散实施、碎片化供给之间的矛盾,亟须构建一个行业最优且统一的架构、平台和业务模式,形成数字化研发和管理的新范式。
  (二)打造航空工业数字化转型新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航空科技是20世纪以来发展最为迅速、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最大的科技领域之一,当今世界正经历深刻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航空科技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航空工业作为高科技制造产业,想要赢得先机,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在工程推进速度、数字技术应用深度、跨域跨阶段全流程贯通程度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在建设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始终保持在前列,实现武器装备高效发展,建设一流企业,就必须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期,引领数字浪潮,重构数字引擎,重塑产业模式,推进数字化转型走深走实。
  航空工业全面推进“数字航空”建设,就是以航空强国发展战略为牵引,体系化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与航空工业科研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以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为着力点,以全新数字化转型管理模式为重要支撑,遵照“1+6+N”的总体架构,打造新型基础设施,建成基于“云”架构的敏捷、高效、健壮、安全的新型航空工业数字化能力体系,促使航空工业数字化能力向云架构全面转变。通过“数字航空”建设,构建形成新一代数字技术支撑下的产业生态体系,充分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真正为航空工业创造新模式、新业态和新路径,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助推航空工业集团成为世界一流的航空企业奠定坚实基础。
  数字新基建、云上新模式是“数字航空”建设的基础和关键一环
  按照“数字航空”建设规划和目标,在其本质上,基于传统IT架构的信息设施体系无法适应这种新需求的变化,整个基础设施体系只有应用数字技术从传统模式切换到新型数字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原有的运营底座需要通过利用云、5G、物联网等新技术实现数字化,使传统IT基础设施加速向云化基础设施转变,应用中台沉淀跨专业、高价值、低成本、可复用的能力,打通各种数据,实现连接、协同和共享,驱动业务从单体、垂直转向全局、水平,实现多个系统集成、多个业务协同和多维数据贯通,才能发挥“数字航空”集约化、平台化的优势,实现统一、整体的数字化转型目标。
  同时,“数字航空”建设也需要变革和塑造全新的生产关系。在新的模式下,形成统一架构、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工具和统一基础设施,通过统一的服务化重构价值链各环节的关系,构建起职责明晰、运营高效的协同管理体系;形成新的价值创造模式和业务范式,通过底层基础建设+顶层应用部署的模式创新,真正以数据、模型、流程驱动价值创造,最大程度释放业务的创新活力和动力,构建新型的智能和服务能力;最终达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的新阶段,体现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和作用。
  “数字航空”聚焦“敏捷研制、智能制造、共性支撑、基础设施”能力方向,在各领域选取领先实施项目,就是基于场景化的需求,加快基础共性、标准化业务、优势能力的重建,将优势单位的局部最优通过云化、平台化、集约化手段达到行业全局最优的目的,通过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充分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的关系,突出整体效能,最大程度改变单点应用、竖烟囱的建设模式。
  勇担重任,聚焦“数字航空”建设使命职责,发挥技术支撑作用
  航空工业信息技术中心作为航空工业数字化转型技术支撑单位,按照《“十四五”数字航空规划》的总体要求,严格落实航空工业党组的决策部署、集团科技与信息化部的统筹安排,基于数字航空“1+6+N”架构,开展云平台技术论证,针对云平台的合规性要求,推进安全体系设计,开展基于公有云的定制化技术开发和实施验证,形成私有云部署能力;为上云业务应用提供标准开发框架,进行多项工程软件、应用系统的上云验证,与行业各建设单位精诚合作,密切配合,支撑各单位的应用上云部署工作,提炼形成传统业务上云的技术路径及工程方法,推动业务应用从传统单体部署模式转为敏捷化云部署模式,加快应用迭代和上线效率,降低基础设施重复投入;部署完成具备超高带宽能力的新一代骨干网络,开展云上统一管控、云平台运维运营模式和云超算能力研究;开发航空云能力中台技术架构设计,形成融合数据中台、AI中台、知识图谱、区块链等数智能力,低代码开发、企业建模、物联网等工具服务,容器、微服务治理、DevOps等技术服务的航空云能力中台原型,实现云上组件的解耦适配,为引领以“应用上云”为特征的行业数字化转型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
  面向未来,航空工业信息技术中心将继续秉持航空报国、航空强国使命重任,落实“数字航空”建设要求,积极探索研究前沿技术,推动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和实践,全力推进航空工业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和共性能力建设,在承担自身任务的同时,为行业其他单位提供技术支撑,真正助力航空工业科研生产保障模式的根本变革,服务于航空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航空工业信息技术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航空工业信息技术中心党委副书记、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