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潜力大应用广 2023-11-17 

  

黄鑫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并明确2025年实现批量生产、2027年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小目标”。
  人形机器人正是已被明确的未来产业,是机器人的高级形态,集成了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也是科技竞争的新高地。
  我国是全球为数不多已生产出人形机器人成品的国家之一,占据了先发优势。我国还是全球机器人最大的应用市场,已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
  市场前景广阔,但要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高端需求并不容易。目前,我国人形机器人在关键基础部件、操作系统、整机产品、领军企业和产业生态等方面都存在短板弱项,距离满足“培育新质生产力、成为下一个颠覆性产品”这一目标差距还很大。比如,我国人形机器人从“大脑”“小脑”到“肢体”都亟待突破关键技术,要增强“大脑”的环境感知、行为控制、人机交互能力,需开发控制人形机器人运动的“小脑”,还要突破轻量化骨骼、高强度本体结构、高精度传感等技术。
  要成为下一个颠覆性产品,得先实现产业化,解决成本问题是前提。我国要发展人形机器人,就要用好产业链规模、应用生态、成本和场景等优势,在打造基础版整机上寻找突破口,面向不同应用场景需求,开发低成本交互型、高精度型以及极端环境下高可靠型等多元化整机产品,强化人形机器人整机的批量化生产制造能力。
  突破关键技术是产业化的关键。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我们需要具有生态主导力和全球竞争力的人形机器人“链主”企业,去集聚产业创新资源;也需要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在人形机器人的部组件配套、特色化集成及场景化应用等方面各显神通。今年以来,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要以此为引领,构建完善人形机器人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鼓励龙头企业牵头联合产学研用组成创新联合体,加快人形机器人与元宇宙、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的融合创新。
  人形机器人是代表着最前沿高端的技术,是衡量一国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识。发展潜力大、应用前景广,正是未来产业的典型特征,值得给予更多期待。
  (本文摘编自《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