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成事之道 ——读《海错图笔记》有感 2023-06-09 

  

廖韵
  《海错图》是古人手绘的海洋生物图画,颇具观赏性和科普性,书中内容妙趣横生、很有意思。《海错图笔记》是今人对海洋生物的解读心得,书中图片鲜活明丽、文字生动有趣。
古人考察生物 创作海洋生物图鉴
  《海错图》由清代画家兼生物爱好者聂璜创作,书中用绘图和文字描述了中国沿海的300多种生物,内容趣味无穷、图文并茂,是古代的海洋生物图鉴,也是具有现代博物学风格的奇书。
  《海错图》中的“错”字,是种类繁多、错杂的意思,“海错”即海洋里面种类繁多的生物。因为自古以来都没有海洋生物的图谱流传,聂璜决定自己考证后创作。为此,他游历了河北、天津、浙江、福建等地,一边考察沿海的生物,一边翻阅群书验证,同时向当地渔民求证。经过几十年的积累,终于完成了《海错图》。书中描绘的各种生物有真实存在,也有民间传说。聂璜给每种生物都配有观察记录和文献考证,所画的生物图,笔触细腻、色彩艳丽,并配趣味“小赞”一首,读起来令人兴致盎然。美中不足的是,由于作者受时代限制,在那个年代难以见到某些生物的真实模样,因此有些海洋生物的样子是失实的。例如聂璜并未亲眼见过鳄鱼,仅根据某人口述或者民间传说,凭借想象来绘画,致使外形失真。又如对某些生物习性的记载,没有进行深入调研,人云亦云加上主观推断,造成真假混杂。尽管如此,《海错图》有丰富的生物手绘图,称得上古代的纸上“海洋馆”。
今人去伪存真鉴定海洋生物物种
  《海错图笔记》用别开生面的解说方式,配以实物照片、聂璜绘画,对《海错图》描绘的生物进行破译和解读,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去粗取精。书的作者是张辰亮,既是专注于科普的生物学家,也是一名“博物君”。他敢于挑战、勇于探索,用今天生物学的角度,对《海错图》中的生物进行分析和考证。他认真梳理聂璜文字和绘画中存在的错误,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鉴定,并查阅中外文献资料。通过调查研究,针对发现的问题、错误进行辨别,一步一步推理分析后,去伪存真,揭露画中生物的真实面目。张辰亮用幽默的文字来描述鉴定物种,创作出了语言诙谐有趣的《海错图笔记》,作者答疑解惑的过程,就像一场充满奇趣的科普之旅,每当画中生物得到考证结果时,读者都有一种真相大白、谜底揭晓的快感。
  透过《海错图笔记》,可以看到作者是怎样跨越时空,在古今的碰撞中,如何进行调查研究,循着古画中的蛛丝马迹,验证古书中生物的真伪,破译图鉴中的海洋生物。同时,作者在科普过程中寓教于乐,对比古今海洋生态环境变化,呼吁读者热爱、关注海洋生物,唤起读者保护海洋环境、维护生态安全的意识。
  坚持调查研究 敢于破解难题
  作为一名生物研究者,张辰亮看到流传至今的古籍,本着尊重历史、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原则,在学习古书中的历史知识时,善于钻研,与所知所学结合起来,与科学探索结合起来,勇于发现问题,敢于破解谜题。他为求证真相先后到辽宁、福建、广东、广西、天津及日本、泰国等地搜集素材、实地考证,最终通过调查研究,创作出《海错图笔记》,做到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读《海错图笔记》,古人300多年前的疑惑和未解之谜,被今人在调查研究、辨别分析后破解。在穿越古今的海洋生物鉴定过程中,张辰亮扑下身子干实事、干成事,靠的是深入调查研究。笔者从中深刻感悟到调查研究是成事之道,更加领会到调查研究是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解决各类困难问题,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才能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兴装强国、航空报国的号角已经吹响,逐梦蓝天、航空强国的战略已经规划。作为航空人,我们要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在科研生产中发扬斗争精神,坚持攻坚克难,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勇于战胜困难,坚决完成目标任务;作为三江人,我们要有“乘风破浪立潮头”的壮志,在解决难题时发扬“三江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察实情、破瓶颈、解难题,努力打通堵点,实现专业化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