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数说犀尊”文物解读新体验 2023-06-09 

  

本报记者 姜坤英
  60年前,陕西省兴平县豆马村的社员用锄头取土时,意外挖破了一只灰色大陶瓮,瓮里立有一尊铜犀牛。犀牛背后有盖,内藏铜镜、带钩、锉刀、花贝等17件其他器物,它就是西汉错金银云纹铜犀尊。
  今天,在国家博物馆“数说犀尊”展厅,工作人员经过近一年的筹备,借助于现代技术手段,从出土经历、功能特点、铸造和装饰工艺、造型美学等方面对犀尊进行全方位解读,使这件古老的历史文物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西汉错金银云纹铜犀尊是国家博物馆藏代表性文物,具有高度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和时代价值。其细致入微的写实主义造型风格、繁复华丽的云纹纹饰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独特的审美情操;极尽工巧的错金银工艺、科学准确的合金比例与铸造技艺则处处展现着能工巧匠出神入化的超凡智慧。犀尊的出土也佐证了今天濒临灭绝的犀牛曾经在中华大地广泛生存,而令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意义。
  犀尊让每一个走近的人惊叹于它与众不同的美,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美?是蕴含于厚重之中灵动的美,抑或掩藏于粗砺表皮之下神性的美?数字化技术手段为观众解读超越千年而历久弥新的犀尊之美提供了答案。
  借助先进的检测技术,可以看到肉眼无法观察到犀尊内部构造和材质机理,从而一窥中国古代青铜铸造的高超水平;借助X射线荧光成像和光纤反射光谱,繁复而精美的纹饰更加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借助三维视频显微镜的微观视角,帮助观众细致观察器物表面,对这种复杂的金属装饰工艺有了更加直观的体验;将犀尊放入数学模型,可以发现在曲线和轮廓造型上神奇的数学逻辑,揭示出造型之美的原因……
  此次展览以一物一展的形式,突破常规展陈手段,综合运用高清三维扫描、超高清显示、人工智能、红外感应、AOA定位、增强现实、环境监测等技术,通过数字手段直观呈现文物高清细节和科学研究成果,让观众从单纯的参观者变成探索者、参与者,从视、听、触、互动思考等多维度深入感受犀尊所承载的价值;另一方面在展厅内再现文物采集、应用场景和数字运行平台,通过对人、物、环境的透彻感知,融合分析,实现智能管理,同时通过互动设备将数字展厅与陈列原文物的“古代中国”展厅联动起来,使观众的视野从一个展览延伸到多个展览,在感悟历史的同时,切身体会到现代技术带给博物馆的无限可能。
  “数说犀尊”还在继续,更多奥秘等你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