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天线”大梦想 ——记2022年试飞中心科技创新先锋吴军军 2023-05-26 

  

李聪
  吴军军是航空工业试飞中心所属远方测控天线研究室副主任。多年来,一直在天线领域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基础技术研究。3000多个日日夜夜,吴军军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严谨的工作态度,设计出的天线高达40余种。相对于飞机而言,正是这小小的天线,承载着他的梦想——研制出更多紧随航空事业发展步伐的高质量天线。
  创新的灵感
没有积累就不会有创新。天线的设计需要专业知识的沉淀,也需要契机和灵感,这灵感不是天生的,而是来自长期的积累与全身心的投入。在攻关国产一型复合天线时,用户对天线提出4个“苛刻”要求,一是要将多频段天线融合于一体;二是带宽要很宽;三是天线的增益要求很高;四是要比传统复合天线轻30%。这对于吴军军这个长期从事天线设计研制的“老技术人员”来说也是艰巨的挑战。敢于面对困难与挑战正是吴军军的内在性格,他凭借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积累,逐条对天线性能进行分析优化,将多种技术融合在一起进行多次优化仿真。在攻关的那些日子,吴军军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口中念念有词,时而手在空中比划,许多难题的解决思路,就来自他的“灵光闪现”。当他由沉思突然跳起,或是走动中突然停下……这种突然打破“惯性”的行为,大家就知道他有了破解难题的思路。经过连续数日的奋战,他带领团队攻克了复合天线的关键技术,主要指标全部超出用户需求,而且天线的重量减少了50%。
  成功背后的磨砺
在设计天线的过程中,吴军军常常另辟蹊径打破传统天线设计思路,比如,设计国内首款用于海上救生系统的双面辐射VHF天线。海上救生系统的天线可以在飞机发生空难时,帮助搜救飞机及乘员,并在有限的时间里搜寻到“黑匣子”。然而,现该类天线多为单频点工作,尺寸较大,且天线是单面辐射,易受外界干扰。当吴军军接到任务后不久,用户就提出将天线进行大数值升级,使研制困难“跨越式”增大。他没有被挑战吓退,潜心研究,查阅了国内外大量资料,进行了大量分析和对比,尝试了多种设计方案,最终找到了技术突破口。
  随后,吴军军带领团队又几经尝试,仿真出天线模型。虽然设计仿真出来了,但最终还要落到实物上,他又开始反复调试,金属喷涂工艺对天线性能的影响只能通过一遍又一遍喷涂、打磨、刮掉、重新调试来确定最佳工艺路径。他们还配比出真实海水,选取与海水阻值类似的材料进行地面模拟测试,验证天线的环境适应性。秋去冬来,伴随着初雪飘落,吴军军设计的国内首款用于海上救生系统的天线实物落地了,性能优于国内外同类天线,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认可。
  吴军军说:“实现梦想,唯有付诸行动,潜心钻研。”他将用创新的翅膀,去实现更多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