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活得累?Nature解密“卷王”根源 2023-02-07 

  

  “卷王”是近年新出现的一个词汇,代指大学中乃至社会工作中的一类人的名称。卷王通常会带动自己身边的人疯狂学习、内卷,但自己才是真正胜出的那一个。而“内卷”类似剧场效应。剧场中一个人站了起来,其他人为了看到演出就必须站得更高,结果是所有人都站了起来,却没有看得更清楚。再比如10人竞聘1个岗位,每个人都拼命努力,结果是每个人都非常疲劳,但仍只有1人被录取,这个被录取的人就被称为“卷王”,即内卷的胜出者。
  内卷风气的形成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觉得生活疲惫、活得很累。Nature曾发表研究解密“卷王”的根源。研究发现:人类总是选择做加法来解决问题。
  想象一座用乐高积木拼成的桥。一侧有三个支撑件,另外两个。你会如何稳定桥梁?Nature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大多数人会加一块,这样每边都有三个支撑。
  但为什么不移除一块,让每一面都有两个支撑呢?事实证明,让人们做减法,无论是乐高积木、食谱中的成分还是文章中的单词都需要提醒和奖励。这种默认的加法并不局限于组装积木、烹饪和写作。夏洛茨维尔弗吉尼亚大学的行为科学家Benjamin Converse说:“相反,考虑利而不是弊很可能会导致现代的过度行为,例如凌乱的家庭、制度上的繁文缛节,甚至是一个不堪重负的星球。”
  研究人员要求1585名研究参与者解决八个可以通过添加或删除一些东西来解决的难题和问题时,他和他的同事首次观察到这种行为。例如,一个拼图需要在网格上涂上阴影或擦除正方形以使图案对称。另一方面,个人可以在旅行行程中添加或减少项目以获得最佳体验。在所有实验中,绝大多数参与者选择了加法而不是减法。例如,在完成网格任务的94名参与者中,有73人增加了方块,18人减少了方块,另外三人只是简单地修改了原始数量的方块。
  研究人员假设大多数参与者都默认添加,因为他们甚至没有考虑减法。因此,通过一系列对照试验,该团队将参与者推向减法。在一项试验中,该团队向197名在拥挤的大学里闲逛的人提供4美元的报酬来解决一个谜题。参与者观看了一个乐高结构,其中一个小雕像站在一个平台上,她身后有一根大柱子。在那根柱子的顶部,一个角落里的一个街区支撑着一个平屋顶。
  研究人员要求参与者稳定屋顶以避免压扁小雕像。大约一半的参与者被告知:“你添加的每一件都要花费10美分。”即使有罚款,98名参与者中也只有40人想到拆除不稳定的障碍物并将屋顶放在宽柱子的顶部。研究人员给剩下的参与者一个更明确的信息:“你添加的每一件都需要10美分,但移除一件是免费的。”这一提示促使99名参与者中的60人移除了障碍物。
  在试验中,参与者必须将乐高屋顶稳定在以一张纸为代表的小雕像上。尽管每件10美分,但大多数人还是加了件。只有当研究人员指定减去碎片是免费的时,更多的人才会移除不稳定的块并将屋顶放在宽柱子的顶部。
  研究人员发现,练习确实有助于参与者记住那个难以捉摸的减号。网格试验的一个变体,其中减法产生了更好地解决方案,表明与没有练习解决任务的人相比,在实际任务之前的三个练习促使更多的参与者进行减法。
  加法的想法可以快速、轻松地浮现在脑海中,但减法的想法需要更多的认知努力。因为人们通常行动迅速,并根据脑海中出现的第一个想法进行工作,所以他们最终会接受加法解决方案,而根本不考虑减法。
  研究人员认为可能存在自我强化效应。“人们越频繁地依赖加法策略,他们的认知能力就越强,随着时间的推移,寻找加法想法的习惯可能会越来越强烈,从长远来看,人类最终会错失许多通过减法改善世界的机会。”
  弗吉尼亚大学的行为科学家Gabrielle Adams说:“当人们试图做出更好的事情时……他们不认为他们可以删除或减去,除非他们被提示这样做。”在直觉层面上,人们认识到减法不如加法自然。然而研究证实了格言所说的:“Less is more”。综上,Nature解密的“卷王”的根源即:人类总是选择做加法来解决问题。 (乔维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