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归途 2023-02-03 

  

  距离上一次回吉林老家过年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年。
  三年,许多东西还是没变。来自东北人独特的热情没有变化,得知我今年回家过年,各路亲戚的问候就已先到。父母的关切依然细密得让人难以招架,从棉帽子到棉拖鞋,从电暖气到电火锅,从牛羊肉到丹东草莓……在父母的“不懈努力”下,我们的专属年货清单数量不断增加。
  上一刻陕西黄土地还在飞速后退,转眼间就已经踩上覆盖皑皑白雪的东北黑土地,那独特的“咯吱咯吱”声是老家对我的第一句欢迎词。到达通化老家已是夜晚,车灯照着回家的路,远远就看到家门口站着五六个人,那一瞬间,我心中好像有一百万句话想跟他们说,最后却只蹦出一句“快进屋吧,怪冷的!”奶奶紧盯着车门,第一时间就抱住了爱人,生怕将近零下30摄氏度的天气,冻坏了她的宝贝孙媳妇。
  不善表达的父亲为了迎接儿媳妇的第一次回家过年,早早买好的30多个各类烟花整齐地摆了三层;没有保温措施的厨房已经变成天然冰箱,年货被码放成十几个小堆,后来才知道这是老妈提前分好从我回家到我走每一天的“货物”……刚刚到家的兴奋劲犹在,半夜了一直睡不着。推开房门,寒气一股脑地冲进鼻孔。爱人包裹得像只熊一样跟着跑出来,漫天的星星和清晰的星河让她感到万分惊喜,我指着南方三颗非常亮的星星说:“你看,那就是我们常说的‘三星正南,就要过年’。”
  人们总说年味淡了,但我觉得农村的年味依然十分浓烈。今年因为爷爷去世,没有贴对联,也没有让扭秧歌的队伍进院子,但其他的春节环节倒是一个没落下。大年三十祭祖扫墓,家里所有男丁踏着几公里的雪路,迎接已故的祖辈回家过年。
  春晚的序曲一响,家里正式进入年夜饭的倒计时,满地的瓜子皮、可以敲钉子的黑色冻梨、一箱箱绰号“大绿棒”的雪花啤酒、一层叠一层包着“发财硬币”的大馅饺子,二三十口人满满地盘腿坐在三个屋的火炕上,清点着这一年的收获和遗憾,也传递着村南村北的故事。小辈则将烟花整齐地码放在提前准备好的燃放雪台上,部署好燃放顺序,凌晨钟声响起,烟花绚丽绽放,一声声“过年好”从四面八方传来。 (张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