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事儿 2022-10-18 

  

赵健
  我是航空工业哈飞钣金车间工艺员赵健,想为大家分享一件关于“懒人”的小事儿,没错,这个“懒人”就是我。
  我工作还算很勤奋,大家也这样说,但是那一次我真是“懒得干”。那是一个很忙的下午,我正沉浸于工作无法自拔。这时工段突然打来电话:“赵健呀,平尾后缘零件交付遇到问题,快来解决一下。”“虽然这个件儿我刚接手不久,但我记得它的问题不是前几天解决了吗?怎么还会有问题?”我内心有些不耐烦。
  到工段全方位调查研究我才发现,这个零件因为“长、高、窄”的特殊构型,加工难度大,一次交检合格率很难达到100%。为了一劳永逸解决问题,优质高效实现交付,使操作者都能“懒”一会儿,我决定和同事们组成项目团队,一起分析原工艺方案,但按照固有思维它“无懈可击”。设备、工装、方法、工序都没有问题,但这个零件构型就是太难加工。在大家的启发下,也是在“懒”的支配下,我创新思维找到了问题所在——设备和工装的组合不是最优解。原工艺方法采用两种设备协同加工,设备和工装通用性较强,但专用性不足。应该换个工艺思路,为这一类零件加工另辟蹊径,安排专用工装、专用设备。
  我的想法很快得到大家认可,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一台设备上——蒙皮折弯机。单独用蒙皮折弯机来加工,有明显优势,但是此前的固有工装无法与其匹配,需要创新设计出新的专用工装,我们进一步发现问题症结,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俗话说不破不立,正在于此。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们明确了专用工装构型和设计需求,并由我专门与工程技术部对接,开展工装设计工作。我找到工艺装备室周原冰,为专用工装忙了起来。要计算材料强度、测量设备相关尺寸、反复考量每个尺寸及公差等,从最初设计出数模到定型便修改了好多轮,一个多月后,专用工装图纸终于成功发出。工装到位后,下一步就是试验验证,这一次的主角是操作者李广旭。为了尽可能一次成功和节省材料成本,我们先拿廉价的试片进行试验,按照我计算的零件成形尺寸,经过多方试验出设备和零件成形的工艺参数,终于在正式加工时,优质高效加工出平尾后缘零件。
  经过后续统计,新工艺方法下的零件生产效率提升了4倍,零件表面质量明显提升,一次交检合格率达到100%。更重要的是,这一次改善将解决这一类零件的加工问题,可推广性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