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好的平台,成就最好的自己 ——记航空工业成都所马塽 2022-10-18 

  

黄莹琪
  “这个设计太适合‘精益求精’的人了。”这是马塽第一次看见自己的设计方案在机上实现后的想法,看着线束被理顺,敷设通道走得如此规整,他内心的成就感也一点点建立起来。
  线束作为遍布全机的“血管”,其设计有着独有的特点,更加讲究耐心、苛求细节、强调责任。正因如此,它也成就了一群独特的人。
  马塽正是这群脚踏实地、细致果敢、肩负使命的人中的一员。
  设计与工程相辅,想象与制造相成
  初入航空工业成都所科室,马塽虽为新人,但恰遇某型号飞机研制的重要节点,他便勇挑重担,直接面对各大专业设计戏称的“VIP舱位”,此舱位分左右两部分,这俩“难兄难弟”是出了名的空间紧张、设备复杂、工程问题严峻。设计过程中,马塽充分考虑舱位特殊性,多次迭代方案,不放过每个细节,尤其是在对某部位的方案的设计中,为保证用户使用的便利性,在多次与各专业进行方案协调优化后,最终出色完成了设计工作。
  随着研制的深入,马塽也挑起了大梁,负责多达9个舱位的系统设计,其中还包括不少重点舱位,他多次进入现场,在各个研制阶段跟随系统做出数十次优化设计。他不仅注重细节与规范,还从其他系统设计思路及工程意义等多角度去优化每个方案,马塽也在此期间也收获了“青年竞赛标兵”“新人成长奖”等多项荣誉。
  在他看来,线束设计如同人体神经系统,看似错综复杂,实则又井然有序,“需要耐心和细致”。在研制任务中,马塽沉下心来打磨能力,了解设备需求,分析舱位情况,与各专业设计沟通方案,高效完成了涉及数百个设备、数十余个舱位的原理图,最终圆满实现设计的二/三维同步,为今后的设计完善与系统维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马塽总结出一套设计原则,为后续研制工作做好专业知识储备。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在研制后期,马塽逐渐理解了这句话。对于设计员,更多是“仰望星空”,每一个支架、卡箍、螺钉,能够在规范下按照自己的想象去设计它们。对于实际工程,更多是“脚踏实地”,图纸上的每一个零件都会转化在飞机上,最后将设计员的方案转化成保护国家的利器。
  厂所联合攻坚,探索节点共保
飞机某系统从设计—生产—安装—测试—维护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每个阶段环环相扣,如何做到高效协同、缩短研制周期,是该系统设计目前面临的挑战。在某型号飞机的研制任务中,马塽所在专业首次采用厂所协同设计工艺一体化建模的模式,力求探索出全新的设计方法,打破技术壁垒,提升质量与效率。
  他敢冲敢想,一方面与厂里反复迭代设计,进行百余次讨论,不断进行系统优化;一方面积极补充系统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开展课题研究,努力实现队伍的终极目标。通过团队在设计初期的大量付出,最终使某型飞机的总装工艺设计周期较前序飞机相比大幅缩短,显著提高了系统在整个研制周期的效率。团队不仅圆满完成了研制任务,也初步实现成立初期的目标。
  马塽深知在成都所的成长就如同飞机设计一般,全生命周期中,需不断学习与提升,他庆幸进入了一个强大的家庭,有着众多兄弟姐妹,一起生活、一起奋斗、一起反思、一并荣耀,每当看见成果落实在型号上,带着心中的热情投入到下一次,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在最好的平台,成就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