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契约精神以信息化助推昌飞装备合同精准化管理 2022-08-19 

  

张红兵 崔连军
  航空工业昌飞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装备任务“集团抓总、主机牵头、体系保障”管理机制,牢固树立并践行装备合同契约精神,全面推进装备合同管理能力提升,做到以合同为核心,运用基于风险思维的管理方法,依托信息化手段,针对合同订立、履行过程实施PDCA循环的核心管理模式,对合同执行全过程监控,确保装备合同按期完成。
  强化学习 识别风险
昌飞公司党委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学习领悟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航空工业下发的系列装备合同管理办法及集团公司领导指示、批示精神,专题研究部署,要求公司上下建立以合同为核心的装备管控体系,强化风险识别,结合GJB9001C-2017《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持续完善公司军用航空产品管理程序,紧跟客户对合同履约工作的法治化观念要求,及时转变公司合同履约工作方法,践行契约精神。
  结合中央军委、各军兵种和航空工业集团下发的一系列合同管理、合同监管文件,公司深入组织开展宣贯培训,强化合同履约和主责、首责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诚信力度,围绕合同节点组织开展科研生产,层层压实合同履约策划、组织实施、风险管控、检查改进等要求,认真做好“合同过程识别与策划—合同风险识别与确定—合同执行与管控—合同过程检查分析与改进”各环节工作,上下一心坚定不移推动合同执行,确保按时完成合同履约。
  公司积极适应军机市场的要求,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管理机制,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观念。根据公司的整体营销战略和年度生产经营目标,年初制定市场调研计划和策略,提前收集市场一线信息,开展调研工作,结合客户中长期规划、年度订购计划,形成《市场信息表》及时将客户对产品的意见要求报公司决策,为提前开展任务的生产策划和合同准备预留周期。
  公司加强合同源头风险识别,充分开展任务能力分析。在合同准备阶段,严格落实合同评审机制,对合同草案实行“两评一送审”模式,即开展合同厂所军评审、部级评审,合同签订前报送集团公司审核,结合公司当前生产能力和各类资源保障能力,充分进行任务能力分析和履约风险分析,在充分识别合同风险的基础上,制定应对措施,促成各方达成一致意见,提高合同的可执行性。
  严格管控 问题透明
合同正式生效后,昌飞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依托自主知识产权的CPS系统(昌飞制造系统),将合同节点设置为WBS里程碑重要节点,压实责任。按业务组建以中层干部牵头的型号科研、修理、航材交付、外场加改装分块工作团队,通过流程驱动业务,设置刚性计划和断线计划,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安排专人对CPS系统中的合同执行进度动态监控,利用SQCDP可视化管理平台,建立分层例会机制,将合同执行的问题透明、节点可视,通过及时暴露、快速解决问题,扫清合同顺利执行的“路障”。
  公司全面建立合同信息档案管理机制,有效梳理合同履约信息,在合同签订后,进行分类登记,及时建立合同管理台账并实时动态更新,对合同履约情况实时更新,定期发布昌飞公司装备合同简报,预判风险、拉动解决。
  为确保合同的贯彻执行及合同条款层层分解,合同管理部门还通过合同宣贯会、月中生产会、公司办公会等各种有效的方式,针对公司各业务单位,讲解合同内容,扎实做好合同履约交底工作,及时传达合同履约信息,加强合同约束性、风险性和严肃性的宣贯,使合同相关方充分了解合同履约目标,实现合同签订和执行的高度统一,促使各业务单位形成合力,有的放矢。
  在合同履约管理过程中,公司深入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重大节点的WBS任务监控,落实相关责任人,持续开展监督检查,动态监控合同节点任务完成情况,检查是否符合合同约定的进度、技术状态、质量、经费使用等要求,做到及时发现和纠正计划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强化合同执行计划的管控。对重点节点任务,由公司纪委、运营管控办监督督办,定期在公司办公会上检查促进。
  眼睛向内 有效沟通
昌飞公司坚持眼睛向内,深入查找问题,建立合同履约风险预警机制。公司合同管理人员深入科研生产一线,有针对性分析、跟进和反馈合同履约中妨碍合同履行的各类问题,对存在履约风险的合同定期进行通报和预警,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促进合同履约工作的按期完成。例如,按照表单办事的岗位行为准则,常态化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合同履约过程检查,形成《航空产品合同管理过程主要项目检查表》,对发现的问题组织分析,过程协助单位和执行部门按要求配合做好检查和分析整改工作,针对发现的不符合项,填写《过程检查纠正措施表》,向责任单位提出纠正措施要求。
  同时,公司积极加强与机关及用户协调,充分发挥合同部门的内外沟通桥梁作用,建立与机关、用户及合同监管单位等关于重难点问题的专项对接机制和定期汇报沟通机制,借助各方力量推动包括技术状态、检验验收、短线瓶颈等影响合同履约问题的快速解决。
  通过上述举措,昌飞公司合同管理工作得到显著提升,合同履约情况得到客户和上级普遍认可。后续,公司将持续加强合同管理业务域流程与信息化平台的高度融合,不断完善合同管理手段,做好基于信息系统的合同履约风险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