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建设——沈阳所跨越发展的“金钥匙” 2022-08-19 

  

本报通讯员 任子婧 李矿
  一甲子躬耕前行。航空工业沈阳所自出生之日起,就肩负着国家自力更生发展航空科技的使命、承载着中国航空人设计自己先进战机的梦想。在党的关怀领导下,走过了61年的奋进历程,沈阳所实现了从二代机、三代机向四代机延伸,从陆地向海洋、从有人向无人拓展的巨大跨越,擎天拓海,尽显峥嵘。
  新征程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被誉为中国“战斗机设计研究的基地,航空英才的摇篮”的沈阳所,不忘使命初心、坚定改革决心,全力做好航空装备研制和前沿技术探索,推动研究所高质量发展,踏上了助力我国航空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跨越式发展新征程。
  破冰之路 破译跨越发展的密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新“三步走”战略,发出了稳步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令。
  党旗所指,发展所向。沈阳所始终把目光瞄准更远的将来,必须要赶在历史的关节点上,保质保量为人民军队提供能打必胜的世界一流航空武器装备。航空武器装备研发属于国家战略高科技领域,一项装备从无到有,需要雄厚的技术沉淀以及上百个专业的协同研发。如何在研制要求日益提高、难度指数级增长、项目井喷迸发的情况下,既高质量地完成装备研发任务,又高水平地提升装备作战效能,实现“高效率、高质量、高敏捷、低成本”?
  面对跨越发展的瓶颈,沈阳所组织总师系统和各领域专家多轮研讨,凝共识、汇智慧,找到了破解难题的“金钥匙”——能力建设。
  探索之路 找到能力建设的瓶颈“什么是能力?如何评价能力?如何发展能力?” ——这张“总师三问”的纸条,为沈阳所能力建设指明了最初的方向。
  以“能力树”为纲,构建整体研发能力。党和国家始终将“军工产品质量第一”作为长期重大方针,沈阳所以高质量装备研发为目标导向,培育以新型研发能力、精细研发能力、敏捷研发能力、协同研发能力、过程能力、数智能力和基础研发能力为主干的“能力树”,着力构建研究所新一代精益/数智科研能力体系。
  以“PMTR-H”为框架,搭建评价管理机制。沈阳所深入分析航空武器装备研制能力特点,以过程(P)、方法(M)、工具(T)、资源(R)和人力(H)为五维能力框架,采用“建、管、用、评”基本思路,搭建能力成熟度五级评价机制,通过实施“计划(P)—建设(D)—检查评估(C)—反馈优化(A)”闭环管理,优化存量、加速增量、控制变量,加速推进能力建设。
  发展之路 抓住聚能赋能的关键
  新型组织架构,抓总科研能力建设。围绕集团公司“一心、两融、三力、五化”的发展战略,以建设“数智能力体系”为主线,沈阳所创造性地提出了“1+3+1”组织架构的科学规划,成立航空工业系统内首个“能力总体与IT部”,打造科研能力中心平台,动态组建“6+1+N”微项目团队,高效实施面向未来、多域协同的科研能力建设,以能力发展促进研究所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赋能核心竞争力。
  “十四五”期间,能力总体与IT部将实施“融合共创”“蓄力提升”“沉淀释能”三步走,以科学的方法将能力建设统起来、建起来、用起来,特别是“活流程、建体系、引人才、增效能”,提升研发体系整体效能,成为助力科研能力跨越发展的“推进器”、推动新体系落地运行的“筑路者”、支撑总师系统高质量决策的“智囊团”、促进业务与IT深度融合的“催化剂”、传播先进方法和经验成果的“播种机”以及培养复合型架构师人才的“蓄水池”。
  探索无止境,追梦不停歇。瞄准“成为世界一流航空武器装备研发机构”的愿景,沈阳所深刻洞察“跨越就是跨能力”的跨越发展阶段内涵,用好能力建设这把“金钥匙”,在航空报国新时代全力奋发作为、在航空强国的新征程全面提质增速,以新质装备助力更加恢宏壮丽的航空梦,以完美答卷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