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芳:绽放青春 不负芳华 2022-08-09 

  

本报通讯员 姬彬艳
  “能从事一份铸就我国最强航空利器的工作,是我的荣幸。”每当谈起自己的工作,高芳都饱含激情、神采奕奕。走到她的办公位置,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她办公桌上摆满的书籍。“软件技术更新快,想要跟上专业发展的步伐、追随时代的脚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提升自己。”工作10年,从一名设计人员成为任务系统软件架构设计方向的负责人,她认为,这离不开探索研究,离不开每天利用碎片化时间不断从书本和实践中汲取知识。
  “搭建开放式的任务系统软件架构就是在给航空利器强魂筑基。”谈到专业方向,高芳有自己的理念和坚持,“从粗到细、层层递进,架构设计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面向复杂的机载架构,需要针对系统需求富有创造力地进行设计。”
  融入“报国为先、共铸龙魂”的大家庭
“从小到大的求学道路一直都比较顺畅。”高芳说,在高中3年理科竞赛的强烈浸润下,她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毫不犹豫选择了一所理工科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读书期间,浓浓的航空气氛深深地影响了高芳。“当时,很多优秀学生都会‘组团’接项目,本科接一些小项目,研究生期间就会跟着导师一起做大项目。”她说,在读研期间做得最有激情的一个项目就是“红外图像处理”。这也是她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军工,既让她了解了军工的神秘之处,也让她看到了其中的艰难。“红外图像处理”项目快交付时,她在跟随导师分析数据时隔着栅栏第一次看到了战斗机,那一瞬间,“多想守护祖国山河有我一份”的豪情在她心中流淌。震撼、感动的同时,她在心里对自己说:“再难全面了解的数据和项目背景都是可以攻克的。”
  2011年,中国自主研制的某型飞机成功首飞,高芳再一次坚定了自己要成为一名战斗机研制人员的信念。
  2013年4月毕业前夕,凭借优异的成绩和各种竞赛奖项,高芳获得多家优秀企业发出的工作邀请。“看着周边同学纷纷签约,内心其实是有些焦灼,但我不想放弃成为一名航空人的信念,想要坚持自己内心的想法。”在坚持和等待中,高芳迎来了航空工业成都所前往西工大招聘的信息,并顺利完成签约,成为成都所的一员。
  她刚踏进工作岗位时,恰逢某型飞机的某任务如火如荼地开展,她白天参加研究所的培训,晚上就进入实验室工作。“看着不同单位的前辈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全身心地投入,不断地迭代方案、优化设计,自己也被深深地感染。”
  后来,高芳快速进入到“以战代练”的阶段,她同时进行两项重要的任务。不断摸索的同时经常向前辈们请教。那段时间虽然辛苦,但是对高芳而言,成长也是非常迅速的。“我有幸赶上了那年的大联试,如果错过,可能后面的两三年都无法积累到当时的经验。”比起这两项任务的辛劳,她更多的感觉是“幸运”。“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精神不仅让她快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更让她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从一个新人成为项目负责人。
  2014年,某型飞机成功首飞,高芳说:“在现场,看着飞机昂首问苍穹,回想那些埋头铸利剑的日子,觉得一切都值得。”
  攻坚克难 做引领型号的奋斗者
深夜的园区里,白日的喧嚣与忙碌渐渐归于寂静,但某型飞机航电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在无数个夜晚,都有高芳和她的团队默默坚守的身影。
  在某型飞机攻坚战拉开帷幕的关键时刻,集团公司党组发布了《关于加强型号研制全线党的建设实施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党组“党建工作和型号研制工作融合互促的路径”,针对某型飞机的研制特点,研究所第一时间创新管理方式方法,在某型飞机研制全线试点建立党的柔性组织。作为部门党总支第二党支部书记,为了进一步保障工作全面有序开展,确保某型飞机高质量、按节点完成首飞任务,高芳积极响应“型号全线建立柔性党组织”的决策部署,勇当“排头兵”,带领团队冲锋在前,积极投入某型飞机联合突击队的工作中,牵头开展了20余项专项培训和研讨,解决了一个又一个严峻考验。在连续奋战的高强度工作压力下,高芳和突击队高质量完成了某研发工作,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作为飞机设计人员,高芳和她的团队,从无人机到有人机,从现有机型到未来机型,一次又一次推动了航电系统软件架构的演进。在多个机型项目的研制过程中,她一次又一次地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以及疫情反复的重重压力,带领团队创新突破、勇毅前行,夜以继日、全心全力地投入到技术工作中。 “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故障问题,问题再小也是隐患。”为了解决一个个系统难题,她和她的团队经常加班到凌晨。
  2021年的工作对高芳而言,“让人有种重新回到2013年的感觉”。辛苦的2021年也是创新发展的一年,数十个“首次”实现和“首次”应用,是高芳和团队一起在探索中不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不断破疑前行才最终达到激动人心和难以企及的闪耀之处。
  科研任务迫在眉睫、型号研制刻不容缓,高芳目光坚定地望向前方未知的挑战,“一专多能”的工作理念和“细致负责”的工作态度,让她在型号攻坚、技术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创造奇迹……
  追随时代的步伐 做创新务实的探路者
“互联网技术的大爆发,让整个世界进入互联互通的零距离时代。”作为技术项目带头人,高芳直言,“做软件的人就是需要不断学习。”通过技术的革新,她想让飞机也跨入这样互联互通的5G时代,让飞行员拥有沉浸式的操控体验,让智能体辅助发挥出这个利器的最优作战能力。
  创新不是脱离实际的想象,而是为了更好地务实,想要涉足新的领域,需要团队中的每个人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思维碰撞,集大家之力而成大事。“软件是设备之魂,软件架构是系统之基。”某型飞机的机载软件架构设计是一场延续性的创新设计,继完成某系统设计的原型验证之后,高芳和多个专业的设计人员马上紧锣密鼓地投入到某型飞机的软件架构设计研究中。
  为了能够尽快上手、积累经验,她和架构团队多次与国内“大厂”的核心技术人员进行“思维碰撞”。“刚开始接触某些互联网技术时,感觉自己就像回到了学生时代。”她感慨,越是深入了解,越是感受到互联网思维、技术的强大,让自己有种望尘莫及的感觉。即便如此,她依然执着于技术创新。
  每当遇到高新技术,她都会与团队反复斟酌该项技术是否适合机载设备、能给现有系统带来哪些优势。为了尽快取得突破,高芳和团队孜孜不倦、细测精研,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及原型验证,以“作战能力快速生成”“高效运维”为目标,经过两年的技术积淀,完成了某型飞机统一架构设计初步方案。
  新技术的落地不是一蹴而就的,为了让机载任务系统始终拥有先进、开放的航电系统架构,高芳和团队一直保持着一股“冲劲儿”,只要是对型号有能力提升的技术,他们都不放弃,在经过原理原型验证后,就会立即开展机载原型验证,她和团队在创新这条荆棘之路,永远无畏艰辛、开拓进取、保持活力……
  高芳用日复一日的“勤”与“实”,于荏苒时光中,乘风破浪,挺拔生长,不断为航空事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