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云遮望眼 ——参加航空工业成都所管理能力提升培训有感 2021-08-10 

  

王忠
  今年,航空工业成都所人力资源部组织了两次管理能力提升培训,主题分别为“管理者的八项基本技能”和“谈判与冲突管理”。课程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形式活泼,收获满满。结合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我把老师讲授的管理理念、思维模型、工具方法串联起来,细细品味,启发良多。
  柳亚涛老师深谙彼得·德鲁克的管理理论。德鲁克被认为是现代管理学之父,他首次提出组织、目标管理、知识经济等多个划时代的管理学概念,他所强调的人本管理尤其适合研究型组织。厦大的郭霖老师专注谈判学几十年,将管理学、心理学、博弈论、权变理论等熔于一炉,字字珠玑,发人深省。
  好的理论方法如何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理论是归纳提炼、高度概括的,而现实是变化的、千差万别的。组织与组织不一样,部门与部门不一样,人与人不一样。管理者所面对的生态环境、管理对象、约束条件是复杂的,有些甚至是矛盾的,管理者有时就像身处云山雾绕的迷雾中,如临深渊,举步维艰。
  困境
困扰管理者的困境通常有两类:一是复杂的系统,二是摩擦力。
  管理者所处的环境是一个复杂系统。上级、平级、下级、机关、客户、社区等等,各有各的利益诉求,各有各的思维行为模式。对中层管理者来说,系统的复杂性集中反映在信息不对称、调节延迟和影响多元叠加。中层管理者处于一个多元链接形成的网络交汇节点上,上级提要求,平级划责任,下级摆困难,各个方向链接传来的信息还都是不完整的。管理指令发出,经过网络层层传递,每一个接收方都要进行确认、处理、反馈、再传递,延迟是必然的。管理者在得不到信息充分反馈的情况下,会误判效果,进而加强或改变调控行为,最终形成多重调控效果的叠加,难以达到理想的管理预期。
  管理活动中的摩擦力无处不在。很多事情要怎么干,管理者思考得挺好,计划也很全面,但干起来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阻力。这些阻力的来源还很难精确定位,就像物理学中的摩擦力,四面八方都是。有些摩擦力是体系自带的,如流程、审批、内控、风控等。有的摩擦力来自团队中的他人,人的惰性、人的非理性的行为、人的心理防御等。还有的摩擦力更隐蔽,来自于管理者的自身,怀疑、失望、退缩、拖延等等自身的负性情绪和行为,而这些通常还是不自知的。
  管理的困境就是管理者面对的基本盘,躲不掉也无法消除。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这些困境,就没有管理者存在的必要,因为谁都可以把事干成。
  嬗变
没有天生的管理者。优秀的管理者都是干出来的或是逼出来的。从技术到管理,不仅是岗位的变化,工作内容的不同,更明显的差异是在工作时采用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这种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充满挫折与痛苦,要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再实践-再学习的不断重复、打磨。
  管理与被管理。管理者对下进行管理,同时也在被上管理着。复杂系统带来的困境对组织中的所有相关方都存在。在复杂系统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身份有时会相互转化。管理机关把握全局,具有信息优势,能统筹调动业务部门资源实施战略。而在某些战术机遇期,像任正非说的“让听到炮声的人呼唤炮火”,最前线的业务部门也应该有调动资源的能力,这时管理机关的优势就成为可支配的资源。管理者的八项基本技能,目的是提高管理者驾驭复杂系统的能力,核心是在管理中减少信息的不对称,增强团队成员的共识,牢固相互信任的关系。
  阻力与助力。摩擦力不能被消除,但是可以被降低和转换。地面有向后的摩擦力,但通过车轮的转动,摩擦力转变成推动汽车向前的推力。管理者要学会运用管理工具去对付摩擦力,开山锤就是破除阻力的利器。但管理者也要丰富自己的工具库,要十八般兵器都会舞,避免陷入“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的认知陷阱。只有一把锤子时,那把锤子反而成了阻力。谈判与冲突管理的核心就是利用多维度的认知,寻找需求的差异化,创造出多余的价值,把看似对立的双方转变成合作方从而达成共赢。
  管理无定式,通往目标的路径有曲有直,很难讲哪条是最优,因为相关方的立场不同,所以没有完美的管理,管理者要勇于接受这种不完美。面对新挑战,管理者都知道要做出改变,但过去的经验依然很有意义,改变并不是完全摒弃,而是一种优化整合,保持兼容性和弹性,通过每一次计划、每一次沟通、每一次谈判,不断提升管理能力。
  破茧
困境最大的危害是容易让管理者只盯着眼前,而看不到更远。老司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刚学开车的时候,因为紧张,紧紧地盯着十几米远的地方,反而手忙脚乱,车子开得摇摇摆摆。困境带来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引起管理者的焦虑,过度焦虑造成管理行为的变形甚至失误,行为的失误会造成更大的困境,管理者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管理者也是一样,困境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困境就能新生。
  司机需要平视前方,视线尽量放在远处,车子才能行驶成直线。管理者如何才能看得更远?提升管理能力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坚定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选拔干部。德,就是政治品质,就是理想信念。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党员干部只要做到了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追求与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合一,就不会被困境所束缚、不会恐惧、不怕牺牲,就会从成功走向新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