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与市场化经营机制 驱动高质量发展 2021-08-10 

  

  中航国际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决策部署,坚持高质量发展道路,在构建现代企业制度、聚焦主业优化战略布局、突出市场化经营机制等方面,加快体制机制改革,经营质量持续改善,取得了较好成效。
  坚持两个“一以贯之”构建具有企业竞争优势的现代企业制度
  中航国际认真贯彻落实航空工业党组书记、董事长谭瑞松提出的“坚决贯彻‘两个一以贯之’,面向市场竞争,实现先进企业治理体系、治理机制的实质到位,有力提升治理能力;在深企业要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中,继续发扬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的‘排头兵’精神,坚定探索符合市场化企业发展规律、具有国有企业特色、持续构建和巩固企业竞争优势的现代企业制度”之要求,积极推进治理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首先,中航国际全级次构建股东会、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营管理层的中国特色“四会一层”治理主体。通过“党建入章程”,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和主要职责,为党组织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作用夯实制度基础。其次,坚持“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符合条件的党委成员通过法定程序进入董监事会及经理层,全级次实现“董书法”配置,促进各级决策机构协调运作。第三,不断修订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党委会议事规则》,正在拟订《党委会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等制度。2020年至今,中航国际召开 62次党委会,审议议题384项,其中党委会前置研究的260项。
  二是规范董事会建设与董事会科学、专业、民主决策相统一。集团公司对中航国际在8个方面13个事项扩大了授放权,对中航国际董事会进行改革,按“3+3+3”模式(即股东委派董事3人,经理层(执行)董事3人,独立董事3人),加强董事会配置的多样性和科学性。中航国际参照上市公司做法,创新性引入独立董事,目前1人已履职,另2人年内配齐。此外,中航国际充分发挥董事会规划与投资、薪酬与提名、审计与风控3个专门委员会作用,制定专门委员会议事规则,为董事会科学、专业、民主决策提供保障和支持。中航国际全级次实现有限责任公司制,并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了董事会或执行董事。投资企业董事会由中航国际委派董事占多数,主要为总部的专职董事及规划、经营、人力、财务等职能部门领导。派出董事在日常决策过程中,一方面充分发挥个人在相关管理领域的专业能力与政策把握能力,另一方面有效结合中航国际整体发展战略,确保董事会决策科学有效。
  三是现代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相统一。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过程中,中航国际以改革目标为指引,促进制度完善,以制度完善为标准,检验、固化改革成果。先后出台并不断完善《公司章程》《董事会议事规则》《董事会秘书工作规则》《总办会议事规则》《派出董监事管理办法》《投资企业章程指引》等制度,进一步规范总部及下属企业的治理结构、明确各级机构决策权限,强化董事会职责。中航国际旗下上市公司飞亚达和天虹数科分别于2018~2020年,连续被深圳市公司治理研究会评选为上市公司治理十佳企业,树立了标杆。
  突出市场化经营机制激发企业深层活力
一是牵住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牛鼻子,刚性运用考核评估结果,深入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根据集团党组的总体安排,中航国际全级次推行经理班子的任期制契约化管理。截至目前,中航国际本部及各级控股子企业经理层成员共298人,其中293人与本企业董事会签署《岗位聘任协议》和《年度经营责任书》,签约率为97%;剩余5人将于三季度完成签署。中航国际党委始终坚持把“二十字”标准贯彻于市场化选人用人改革。党委每年开展投资企业领导班子综合评估,动态调整优化投资企业领导班子,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提高干部队伍活力。今年以来,中航国际累计调整领导人员35人次,其中退出领导岗位16人次(含退出主要领导岗位3人次);提拔或进一步使用人员16人次,平均年龄43岁,干部年龄结构不断优化。
  二是持续推动市场化用工,完善员工职业通道。中航国际依照劳动法,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根据考核结果选用、调整、淘汰;同时,结合“三合一”整合,修订了《总部员工选用管理办法》《干部交流任职管理办法》等基础制度。在进一步强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方面,针对本部和投资企业部门副职以上管理骨干(不含班子成员),本部今年新增或调整9人,7人为竞聘上岗,2人为子公司交流;所属全级次企业新增34人,其中27人通过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占比79%,其余为交流转岗;同时,本部及投资企业部门副职以上管理人员累计调整退出11人次。在完善员工职业通道方面,中航国际结合战略发展需要,组织开展岗位梳理,评估岗位价值,完善员工的管理岗位序列、专业岗位序列“双发展通道”;健全任职资格评价体系,按市场原则优化员工选用及晋升评价方式,激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三是加快建立市场化的薪酬分配机制。首先,中航国际根据所属投资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和行业周期特点,动态调整投资企业的工资总额分配比例。其次,中航国际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股权和期权激励。截至目前,2家所属上市公司和1家高新技术企业开展了股权激励计划,覆盖核心管理团队和技术骨干共411人次,另有2家企业正在推动相关工作;员工持有公司股权的投资企业合计12家。从结果上看,3家已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都在20%以上,有效提升了企业价值和股东回报。
  聚焦主业发展优化战略布局推动自主创新
  一是以“瘦身健体”、提质增效专项工作为抓手,全力推进“两非”业务市场化退出。中航国际积极推进压层级、减户数、处僵治困,有力推动了战略转型。法人层级从12级压缩到6级,企业户数累计减少了49%,退出了全部23户“三无企业”,“清参股”完成总计划的55%;国资委和集团公司挂牌督办的“处僵治困”目标基本实现。通过市场化手段退出非主业,累计回收资金536亿元,两金下降56%,带息负债下降49%,资产负债率下降5个百分点,公司整体资产质量大幅提高,资债结构得以改善,整体风险得到控制,产业结构得以优化。
  二是集中资源与力量,聚焦主业发展。中航国际以“瘦身健体”提质增效为手段,在坚定退出非主业的同时,集中资源与力量深入推动商业模式重构与创新,加大主业资源投入,营业收入与利润保持平稳增长,经常性业务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1%。航空业务积极落实集团赋予的供应链集成服务新使命新任务,业务转型升级取得重要进展;先进制造业、服务与贸易业实现跨越式、数字化发展;海外公共事业聚焦核心业务构建专业能力,连续四年全面完成集团下达的经营计划目标,经营业绩考核均为“A”级。
  三是构建适应未来的自主创新能力,布局战略新兴产业。中航国际拥有3个国家级创新示范企业,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0个省市级研发机构。中航国际以厦门天马6代线二期、天芯、硅基OLED等重大创新项目为依托,实现在5G通讯等新兴战略领域的技术突破,关键原材料国产化替代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同时,依托国家科技部重点专项,通过产学研合作,自建专业研发团队,开展毫米波通信设备研发及关键技术攻关,在新一代宽带通信领域实现战略布局。
  (中航国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