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旗致远 勇毅前行 ——记2020年度航空工业优秀领导班子、航空工业沈阳所领导班子 2021-08-10 

  

本报通讯员 宋婉宁 李晓滨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是新时代航空强国建设极为关键的一年,也是航空工业沈阳所转型跨越发展的攻坚之年。沈阳所领导班子在航空工业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一手抓自身建设,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努力锻造忠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强领导集体;一手抓主业发展,精准承接集团年度工作会精神,带领全所干部职工聚焦“型号任务、科技创新、治理体系、人才队伍”重点任务,打赢疫情防控和型号科研两大攻坚战,助推沈阳所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向党和国家交出完美答卷。
  型号任务 不辱使命
沈阳所坚守强军首责,强化“主机牵头”重任,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蹄疾步稳、闯关夺隘,在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的新征程上奋力逐梦,为一流军队提供一流装备。
  型号研制快速发展。沈阳所推进项目管理和战建融合,打赢一项又一项型号攻坚战,多型飞机实现立项审查、首飞、鉴定、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圆满完成军品任务目标,为国家研制出“好用、管用、顶用”的先进航空武器装备,捍卫神州大地的和平与安宁。
  外场保障打造“钻石”品牌。奋斗在塞北江南,鏖战于戈壁远海,沈阳所坚持“外场优先”原则,紧盯用户需求,健全“一本账”机制,持续加大专项问题处理力度,促进问题快速处理;创新厂所协同保障模式,组建协同保障团队,试点开展两厂两所协同保障;打通管理链路,建立响应调度管理模型;优化客户培训体系,牵头构建行业标准,完成接装培训任务,在空军培训中心考核中排名第一,全年累计收到部队感谢信、锦旗28次,装备完好率持续向好。
  质量管控日趋规范。沈阳所建成质量体系文件“金字塔”结构,提升质量信息管理水平,组建质量师管理队伍;重塑管理架构,提高供应商管理能力,建成“集中管控、管用分离”的管理模式;发布《重点质量问题管理办法》,落实责任,预警风险,有效推动质量问题解决;设计更改率持续下降,问题解决率显著提高,顺利通过GJB5000A三级复评现场审查。
  能力建设稳步推进。沈阳所通过“补点、连线、画面、构体”,能力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加强研发流程建设,形成关键技术体系架构,攻克一大批关键技术;条件能力不断提升,有力支撑装备研制;新建上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仿真设计中心投入使用,飞机系统总体设计、系统设计仿真与综合验证等能力进一步增强,智慧院所建设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航空产品持续向好。沈阳所整合航空产品业务,建立分线管理模式,完成了航电集成、装机、模拟器等5类百余种航空产品的研制生产。沈阳所下属子公司沈阳航盛获得武器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列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录。
  科研抗疫,双战双赢。新冠肺炎疫情给科研生产带来了冲击,领导班子提前结束休假,大年三十迅速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先后召开 10次专题会议,制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专项应急预案》,统筹资源保障,多维发力、多措并举,以强有力的防疫措施保障军品任务高质量完成,实现“双线作战”、双战双赢。
  创新发展 成果丰硕
沈阳所追逐前沿、用心探索,坚持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双轮驱动,牢牢把握创新发展的主动权,奋力打造自主创新策源地,助力航空武器装备不断跃上新高度。
  装备赋能,突破关键。沈阳所聚焦国防建设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需求,面向未来主攻方向,多项重大战略预研和前沿技术探索取得实质突破,打造“1+3+1”新型组织架构新模式,为未来发展擘画宏伟蓝图。沈阳所全年申报96项科技成果和718项专利,“十三五”基础研究和预先研究圆满收官,进一步夯实跨越发展的技术基础;构建关键技术体系一张图,明晰未来技术发展脉络。
  搭建平台,构建体系。沈阳所深耕“小核心”,以协同创新中心为平台,打造沈阳所科技创新核心架构;带动“大协作”,高质量建设国家某创新特区试验示范区,打造多元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建设厂所协同创新中心,与高校建立协同融合的研发机制,打造创新共同体。同时,沈阳所持续深化强项目管理、科研成本精益化管理、系统工程研发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创新,确保了型号研制的高效率、高质量。
  机制保障,大胆探索。沈阳所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每年自筹不低于年利润12%的资金作为科技创新基金,支持所内创新项目;以“聚力放权、分类管理、开放合作、加强激励”思路进行预先研究项目管理,推行项目负责人制,对预研项目实行分类管理,探索项目后补助、兼职取酬、“揭榜挂帅”、对赌协议等新模式,搭建创新机制的新桥梁。
  畅通渠道,打造人才高地。沈阳所打通职业发展通道,构建任职资格管理体系;发布绩效管理实施办法,强化责任有效传递,提升管理效能。同时,沈阳所推进“四百工程”建设,发布《沈阳所专家管理办法》,专家、干部梯队的专业化、年轻化水平持续提高,中层干部“80后”比例达54.5%;制定“墩苗计划”个性化培养方案,实现干部定制化培养。
  高效运营,流程优化。沈阳所发布《沈阳所制度流程管理办法》,制定决策结构清单,厘清治理权责;AOS体系建设稳步开展,整体规划15个业务域和49个细分业务域;瞄准流程高效运转的痛点、难点,完成9项常用流程端到端优化集成;构建流程监控系统,合规经营水平稳步提升。
  “两金”压控,合规经营。沈阳所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确定清理范围,分解压控目标,落实压控责任,“两金”及“两金”占比均超额完成集团考核指标,三年以上“两金”清理率达79%,高标准完成集团压降任务;发布合规管理顶层制度,实现制度及合同法律审核率100%;稳步推进审计转型,顺利通过风控体系监督评价、环境和职业健康双体系审核。
  从严治党 统领全局
沈阳所坚持抓党建、把方向、带队伍、扬正气的工作思路,以高质量党建助推高质量发展。
  团结协作,管好大局。沈阳所坚持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合力优势,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提升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时效性和规范性,深学细悟、学以致用;针对集团公司“十四五”规划的战略部署,谈思路、谈方法、谈举措,系统谋划沈阳所“十四五”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为开新局、谋新篇凝聚思想共识,确保改革发展行稳致远。
  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在沈阳所OA网开设“一所声音”专栏,发布班子成员对集团公司和沈阳所年度工作会精神的“视频+微解读”。班子成员分别到联系点单位进行调研、形势任务教育宣讲,分析当前形势,展望未来发展。“七一”前夕,沈阳所举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创研究所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专题党课,鼓舞全所党员干部攻坚士气。
  建强组织,筑牢根基。沈阳所以党务督导为抓手,实施基层党建“三步走”工程,提升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实施党员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强化党员作用发挥;建立党建共建新机制,牵引航空产业链协同、业务域互通,探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新路径;党校创新开展“沙盘式”培训,让党员“充了电、解了渴、补了钙”;“智慧党建”打造党建云平台,全方位信息沟通、多渠道学习交流、一站式党员服务、辅助科学化决策功能,让党务业务“一目了然”。
  精准巡察,标本兼治。注重把握规律,探索新方法、新模式,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科研、保障、独立经营和机关部门等,分层分类制定巡察方案;强化大数据分析,提前收集在科研任务、党建、队伍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基础数据,建立问题清单,提升巡察精准化;聚焦巡察实效,编制下发《典型问题和典型经验事例选编(之一)——对照制度找差距,聚焦目标谋创新》,不断提高沈阳所治理能力。
  牢记宗旨,竭诚服务。沈阳所倾听职工意见建议,出台职工疗养管理办法,加强对先进模范职工和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职工健康关爱;承诺办好职工关心的“六件实事”,班子成员牵头谋划、主动认领、精心组织,青年公寓装修改造工程圆满完成,两栋青年公寓焕然一新,青年员工的生活品质、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不忘初心,传承精神。在新中国航空科研事业主要开拓者、自行设计飞机奠基人、歼8飞机总设计师黄志千逝世55周年纪念日,沈阳所举办黄志千烈士塑像落成仪式,并将其作为沈阳所开展“航空报国”精神传承和推进主题教育常态化的一个重要基地,激励广大员工继承老一辈航空人“忠诚奉献、逐梦蓝天”的光荣传统;开展“飞鲨助学”、暑期开放日等活动,向社会传播航空文化。
  漫漫征途,惟有奋斗。沈阳所将在集团党组的坚强领导下,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发挥好主机牵头作用,抓党建、抓创新、抓精品、抓改革、抓能力,以先进航空武器装备助力科技强军,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继续创造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新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