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标准创新促提质增效 2021-07-06 

  

王平
  “创新不是高大上,管用实用好用就是创新。”航空工业宏远领导班子这样评价热表处理厂价值创造取得的成效。
  航空工业宏远热表处理厂现有职工100人,12个热表生产、维修电工、酸洗腐蚀班组,承担着全公司95%以上锻件、工装、模具的热处理任务。今年以来,面对客户质控需求升级、重点关键急缺件交付提速、现有产能难于满足高质量交付的实际,该分厂以问题为导向,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过不断优化工序流程、持续迭代改进工装夹具,强化集中安全管控等举措,有力确保了目标任务完成,推动各项管理效能迈上了新台阶。
  集思广益持续改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装是辅助提高产品质量效率的有力工具。探求解决传统工装材料造价高、使用寿命短、淬火效果差、产出效率低改进方案中,热表处理厂集众智打破固有思维定式,通过用新材料替换装料板,进行5轮次改良优化,解决了锻件受热不匀、工装消耗大、产品质控稳定性不高等问题,单块节约装料板制作成本1万元,产出效率提高了40%。
  针对长条类锻件热后变形难于管控的现实,设计制作了双层架板式摆放工装,产品装炉数量提高了一倍,出炉变形量控制由最初5~10毫米压降到3毫米以下,一次交检合格率由40%提升到100%。
  精细管理 提升技能对标精益管控要求,不断提升全员素质和技能,适应生产科研任务急、重、杂、多的新常态新要求,挑战新高度,取得新突破。
  电炉是保障热表处理产品质量稳定性的重要基础装备,传统电炉精度低、能耗大、仪表温控难,装出炉料易因相邻电阻丝接触后造成短路,是制约产出质量效率的主要障碍。分厂积极争得公司多方支持,在实现硬件设施集约化管理、可视化监管、数据化采集的基础上,强化对全员素质能力提升的培训,鼓励对生产中的小问题进行革新改造。通过持续改进,集众智完成了环、盘、框、梁类产品工装的优化,杜绝了锻件磕碰伤的发生,使产品装出炉数量效能提高了2~3倍;转换工作思路方法,对固定电炉丝材质进行验证替换,解决了电阻丝支架长时间高温易脱落造成短跑的弊端,使热处理产品质控稳定性一致性得到了加强,迅速处置突发状况的保障能力得到提高。
  质量是保障,安全是前提。热表处理厂作为生产组织链的关键工序,面对各厂家质控要求严、需求产品进度急,现有产出能力已处于满负荷状态,以“一次做好、缺陷为零”为主导,制定“两个预防、把好三关、抓实三好、不当三者”质量安全管理细则,加强科室、工段、各工种间的协同配合,推进现场质控管理全面提升;坚持高标准抓安全,细化安全操作细节,将抓好“三违”工作落到实处;加强安全宣传氛围引导,在醒目位置悬挂规范警示展板,守好底线红线,让安全的警钟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