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业郑飞 风雨兼程恰风华正茂守正创新当奋进之时 2021-07-01 

  

  1967年12月18日“红专502”飞机研制成功鉴定大会。

新航20世纪60年代豫新机械厂102厂房生产建设现场。

新航机械加工车间紧张有序的生产场景。

1954年320厂试飞站。

金城建设实验室和试制车间。

1966年金城大门。

1957年运5飞机生产现场。

金城三线建设,边建设,边研究,边施工。

总装中的强5。

昌飞70年代建厂初期机加生产现场。

昌飞70年代生产区。

20世纪50年代在废墟上建起的洪都机械厂全貌。

蔡璐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回顾中国共产党从孕育、诞生到一百年来走过的波澜壮阔历程,我们党的生命和事业始终蕴含着虎虎生风的青春脉动、洋溢着勃勃向上的青春朝气,以磅礴伟力推动着中国“远洋号”巨轮破浪前行,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人民心中矗立起不朽丰碑。回望郑飞六十余年发展历程,我们勇敢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取得了从跟踪仿制到集成创新,再到自主创新的飞跃,航空主业装备实现了从一代到四代的跨越,我们的一个个进步,一次次跃升都是党坚强领导的结果!
  1960年,豫西伏牛山区,航空工业郑飞的前身国营新卫机械厂在这里创建。来自全国各地的拓荒者怀揣报国梦想云集山林,他们踏碎凌晨霜,划破寒夜雾,秉承“艰苦创业、团结奋进、求实拓新、为厂献身”的创业精神,默默无闻为祖国铸造神弓,用心血、智慧和忠诚奠定了航空机载专业发展壮大的坚实根基。建厂伊始,三年自然灾害、几次上马下马接踵而来,面对艰苦的生活条件、恶劣的工作环境,企业党组织坚决响应上级号召,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将广大干部职工紧紧拧成一股绳,自力更生、丰衣足食,“保摊子,求生存”,推动企业负重前行。新中国第一台航空运载车、第一台手摇绞弹机、第一个国家军用标准、第一颗氢弹空投试验使用的悬挂系统,都诞生在这里,郑飞人用智慧和汗水将对祖国航空的无限忠诚镌刻在万里海天。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1984年,原定交给工厂研制生产的某重点项目因位置偏僻、地质环境恶劣等因素易地实施,成为压倒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正值郑飞生死存亡之际,刊登在《参考消息》上的《呼啸出山》一文,把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大山深处,企业党委看到了希望的曙光,顺应民意,果断作出“搬出大山谋发展”的重大战略,揭开了挺进中原、报国强军的大幕。
  然而这一搬,就搬了十三年,起起伏伏,但从未停滞,搬出了一部改革开放不折不扣的实践史。建设基础设施没资金,职工主动想办法,借钱集资;为使科研生产不受影响,放弃各种假期,仅用八九个月就完成全年任务,节省宝贵时间为搬迁让路;十多年不涨工资,基本福利更是无从谈起。郑飞义无反顾,在改革中生存,在改革中转型,在改革中发展,步步为营,玉汝于成,分三批终于在2002年全部迁至河南省会郑州,实现了整体搬迁。
  历史,常常凝炼成一次次选择;选择,又常常开启一段段崭新历史。搬出大山,为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搬迁伊始,百废待兴。经过三工转换和分立破产,调整、整顿、管理、提高,企业逐步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十年巨变,党建不断加强,科研成果丰硕,生产屡创新高,经营实现跨越,管理持续提升,企业凝聚力、竞争力、创造力、影响力和号召力以及员工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这是一种困境中甘于坚守,逆境中敢于拼搏,转型中勇于奋进的基因,是航空报国精神在郑飞的生动体现。正是这种基因在历代郑飞人身上不断传承,才使得公司不断成长,由小变大,由弱而强,并向努力建设航空强国的目标奋力迈进,更使得郑飞立于新征程的起点,迸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忆往昔,我们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郑飞党建引领拼搏奋进,精细管理做优做强;聚焦主业不忘初心,核心能力显著提升;锐意改革大步向前,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克难攻坚实现跨越,产业发展稳步推进;强根固魂凝心聚力,队伍建设持续优化。郑飞人在大战大考中践行初心使命,在攻坚克难中展现担当作为,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
  展未来,我们是创造者,更是开拓者。新时代,滋养初心守根本。新时代已然开启,郑飞在发展之路上,已经到达一个新的阶段,我们不会忘记老一辈的无私奉献,为企业发展壮大所倾注的心血和汗水,也一定要从优良传统中汲取滋养,鞭策奋进,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发挥“把、管、促”作用,坚守责任担当,彰显国企力量,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对标中央要求,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科学谋划好“十四五”规划,确保在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之路上,坚定不移沿着先辈的足迹,传承历经千难万险凝练而成的那一抹红,不忘初心,勇往直前,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辉煌业绩。新征程,永葆活力开新局。踏上新的征程,历史的积淀,未来的呼唤,让我们更应该走好脚下的路。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要抓好党史学习教育和宣传,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激励我们不忘初心、报国强军。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要科学谋划好“十四五”,突出深化改革年主题,全力推动企业做强做优做大。2021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要立足“两个一以贯之”,立足充分激发动力活力,提速、提质、提效。2021年,是党领导下的新中国航空事业发展70周年,要聚焦“中国梦航空梦”主题,高扬航空报国精神,铸天弓,扬国威。新作为,创新驱动强核心。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征程呼唤新担当,牢固树立政治思维,增强政治判断力,加深政治领悟力,强化政治执行力,通过集智攻关、奋力拼搏,将科技创新的“堵点”转化为“高点”、“痛点”转化为“热点”、“难点”转化为“亮点”,务实解决制约科技发展“卡脖子”和基础不牢的问题,敢为人先,直面挑战,弯道超车,打造科技创新的“蓝海”,抢占核心技术制高点,进一步巩固主业的市场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第一任务和第一责任。不断加大科技创新,聚焦专业发展,拓展创新思维,加强科技创新队伍培养,搭建能力平台,开展基础性、前瞻性、探索性技术研究,突破关键技术,加速成果转化,为新时代航空装备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开局即决战,启动即奔跑,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郑飞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拿出披荆斩棘、百折不挠的拼劲,展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保持马不离鞍、缰不离手的韧劲,投身兴装强军的滚滚洪流,高扬“航空报国、航空强国”风帆,实干创新、奋楫争先,推动企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确保实现“十四五”高质量开局,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新中国航空事业发展70周年献礼。 (白旭红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