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载风雨兼程,我们一路相伴 2021-04-17 

  

大型飞机厂房勘察依山而建的航空企业洞穴厂房某基地建设勘察、水文、测绘

大兴国际机场

阎良航空基地马尔代夫国际机场建设中国商飞大型客机研制保障条件建设项目

本报通讯员 周品迎
  祝福!党领导新中国航空事业70岁了!这一路,风雨兼程,七十年,披荆斩棘,您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服务国家,奉献社会,一路走来,您留下了坚实的足迹!
  70载风雨兼程,中航勘察院与您一路相伴。作为集团公司的成员单位,中航勘察院承载着航空报国的无尚荣光,在百废待兴的国家建设中应运而生。从航空工业三线建设到改革开放,从首都机场到大兴新机场,从国家重点工程到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从特区建设到世博工程,从奥运场馆到冬奥工程,再到“一带一路”建设,勘察院为国家战略建言,为行业发展献策,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防工业、航空工业和国家基本建设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为祖国铸就航空不朽的传奇,描绘中华壮美的蓝图。
  建国肇始,我们无问西东
共和国百废待兴之时,条件极其艰苦,公司在军工、国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参与了苏联援建项目、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老军工企业改造中的地质、水文和测量工程。同时,参加了国家组织的国防工业基地选址工作,以及多项国防工业基地的水源地勘测、工程勘察、工程测量等,包括北京密云水库、唐山市城建水源地勘察等一系列重大工程,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全面实施,为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为国防工业基础建设的前期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线建设,我们风雨同舟
从1963年起,中航勘察院开始参加第三机械工业部的三线建设选址工作,分别到甘肃、山西、四川、贵州、鄂西、湘西等地进行踏勘。1965年开始,分批接受第三机械工业部下达的勘察、测量、水源地勘测等任务。期间,中航勘察院完成了航空工业基地、大量三线工厂的选址、水源勘测、测量、灾害治理等任务。自主研制开发的DJ-II型现场大型剪刀仪、GJY-5型轻便固结仪以及参加编写的《工程地质手册》获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为航空工业的三线建设作了大量艰苦卓绝的前期工作。
  改革开放,我们勇立潮头
中航勘察院改革开放时期全面市场化。1983年至2008年是公司探索改革、逐步走向市场的时期。从1987年开始企业化运营,坚持“没有订单一切为零”的理念,逐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体系,在国家改革开放不断推动的进程中跨跃式发展,成为全国综合甲级勘察单位中的排头兵。
  走进新时代,我们再创辉煌
中航勘察院是为共和国航空工业而生的,公司发展,经历了一个立足航空到回归航空的循环,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公司大力发展工程勘察、测量、检测、岩土工程等传统优势业务,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坚持市场化运营,充分发挥技术和品牌优势,已成为传统优势业务市场的排头兵。特别是2020年,受突发新冠疫情影响,中航勘察院所处的工程建设领域受到了极大冲击,公司全体员工勠力同心,克服了新冠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在高质量完成考核目标的同时,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改善,合同额稳步保持在十亿元水平。公司党委全力支持国家扶贫工作,积极响应航空工业扶贫安排,多种途径解决集团定点扶贫地区的农业生产帮扶,捐赠“振兴井”,帮助贵州凡旗村老百姓解决千百年来的农业灌溉用水难题,助推乡村振兴。经历了不同时期,中航勘察院与祖国建设、航空工业集团、勘察行业一同成长,凝炼出的航勘精神不断传承。
  “十四五”期间,我们会更加全面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一心、两融、三力、五化”新时代发展战略,牢记集团公司“航空报国、航空强国”初心使命,抢抓战略机遇,聚焦国防军工及航空民品、基础设施、民航通航、先进制造业四大市场,拓展机场场道、市政环境两类业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公司更高质量发展,为公司做强做优全过程咨询全地域服务工程领域价值集成商,建设一流勘察设计研究院而努力奋斗!
  70年风雨同舟,70年改革奋进,航勘人跟随航空工业的脚步从未停歇!
  发展和创新,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新航空工业70年的积累,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跨过70岁生日,您站在了新的起点,迎接更大的挑战和更加辉煌的未来。
  愿我们的每一架飞机,都承载着航空人的精神,都怀揣着航空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翱翔大江南北、跨越田野山川,奔向百年万里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