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历史 观照现实 洪都人的初心与使命 ——航空工业洪都70年奋斗的发展传奇 2021-04-17 

  

2017年8月,教10参加航空飞镖大赛。

毛泽东主席的嘉勉信。新中国第一架飞机初教5。准备交付的初教6飞机。

洪都公司退休人员人事档案、专用(共用)资产移交仪式。洪都公司集体企业改革获赠锦旗。初、中、高级三型教练机编队飞行。  2015年9月10日,空军航空大学开学典礼,教8飞机进行飞行表演。高教机转场交付。初教6和高教机同框飞行。强5飞机群空中编队飞行。初教6“天之翼”飞行表演队进行飞行表演。

  洪涛经变野,翠岛屡成桑。今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100岁的生日。回首100年的岁月历程,一个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年代里中国共产党悄然在一艘画舫上诞生,像一座灯塔划破漫长黑夜,像初升的朝阳给沉睡的大地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从此,神州大地有了引路人,中华民族有了脊梁骨。
  一百个风雨春秋,一百年奋斗不息,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洗礼,不管是罗霄山脉的腥风血雨,还是延安窑洞的凄风寒雨,不管是社会主义改造的暴风急雨,还是改革开放的疾风骤雨,中国共产党同全国人民始终紧紧团结在一起,与中国命运的脉搏一起跳动,从山河破碎到祖国统一,从贫穷落后到繁荣昌盛,从20世纪20年代走来,驶向一个新的世纪,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百年奋斗历程中,航空工业洪都是最真切、最直接的见证者、参与者之一。作为中国航空工业发祥地之一、红色基因的传承者,洪都公司肩负使命、自强不息,在时光的积淀中不断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百年逐梦的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忠诚于党、献身航空“红”与“蓝”的交融洪都公司从抗美援朝的战火中诞生,在英雄之城上奋起,由一穷二白中奋进。1951年,当朝鲜战场激战正酣,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在“60亿斤小米”的支持下,航空工业正式成立,肩负起为国家、为军队维修和制造飞机的使命。短短6天后,1951年4月23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部署下,决定在原“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第二飞机制造厂”旧址上成立国营洪都机械厂,也就是今天的洪都公司。怀揣着革命理想与信念,新中国第一代航空人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于此,投身于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建设之中,洪都公司也自此开启了70年的艰辛岁月和创新之旅!
  党和国家的需要、人民空军的需要,就是洪都人航空报国的方向。从建厂到1952年底,洪都公司共完成拉-9、拉-11、雅克-18等400余架飞机的修理任务,有力支持了人民空军,有力支援了抗美援朝这场立国之战。一代又一代洪都人秉承航空报国初心、肩负航空强国使命,以坚定服务国防和航空事业的信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中国第一,坚强地支撑了国防建设。
  1954年7月26日,初教5飞机在南昌青云谱机场成功首飞,标志着新中国的飞机制造开始由修理迈向仿制。毛泽东主席为此发来亲笔签署的嘉勉信,称“这在建立我国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上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1958年8月27日,洪都人仅用72天自主研制的初教6飞机顺利首飞,开启了中国航空工业从修理、仿制到自行设计制造飞机的新征程。
  1965年6月4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架超声速喷气式强击机——强5飞机首飞成功。
  1966年11月,我国第一批海防导弹——“上游一号”以9发9中的好成绩顺利通过鉴定试验,标志着海防导弹研制成功。
  1990年11月21日,我国第一种通过自筹资金、国际合作研制的基础教练机——K8飞机首飞成功。
  2006年3月13日,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架全新三代高级教练机L15首飞成功。至此,洪都公司拥有了研制初、中、高全系列教练机的能力,掀开了企业发展新的篇章。
  2009年,洪都公司正式成为C919大型客机前机身、中后机身两大机体结构部件的唯一供应商,约占C919机体结构份额的25%。2018年4月,洪都公司获得中国商飞国内唯一优秀供应商金奖。2019年12月5日,C919大型客机顺利转场瑶湖机场,标志着瑶湖机场成为C919核心试飞机场地位越来越稳固。
  2012年以来,洪都公司紧扣空军实战实训化改革需求,开创了飞行员培养和战斗力生成的“训效”体系,在打造“中国教练机基地”过程中,实现了由单一提供教练机产品向为客户提供全套飞行员培养研究服务的重大跨越。2020年,首批初教6直上L15高教机飞行学员的顺利开飞,为人民军队飞行员的培养迈出关键一步。
  与此同时,洪都公司积极开拓军贸市场,以研制强5外贸机为突破口,开创性促成了强5出口亚非多个国家;开拓了K8E教练机成套技术出口的先河和军贸发展道路新模式,成为企业军贸出口乃至中国航空工业军贸出口的里程碑项目。
  近年来,洪都公司主打型号陆续打开国内外市场,型号迭代稳步推进,改革发展和融合发展步履铿锵,教10飞机交付空海军主战部队,初教6飞机取得TC/PC证进入民用航空市场,瑶湖机场建设创造了“航空速度”,中国商飞江西生产试飞中心落户南昌航空城,洪都公司实现总体搬迁入驻航空城,发展势头强劲有力。
  在南昌这片具有红色基因的赣鄱大地上,一代代洪都人以振兴祖国的航空事业为己任,将年华与热血、智慧与汗水、牺牲与奉献都描绘进共和国飞机腾飞的蓝天梦里。
  从航空报国到航空强国,70年砥砺前行、高歌奋进,洪都人秉持航空报国的理想和追求,牢记航空强国的责任与使命,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发扬“献身航空、团结奋斗、创新担当、争创一流”的洪都精神,为加快实现国产装备的自主研发和制造生产、为祖国的国防建设持续贡献智慧和力量。
  70年创业创新,70载辉煌巨变。从百废待兴到蓬勃发展,从青云谱之郊到瑶湖之滨,从豫章故郡到洪都新府,从螺旋桨到喷气式,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教练机……由“老”转“新”,由“慢”转“快”,变幻的是时空速度,不变的是洪都人的初心使命。“红”与“蓝”的深切交融,洪都公司也在70年的生长中,酝酿出了更崭新的面貌。
  改革创效、转型升级“点”与“面”的共进历史的更迭,由先贤开篇,也必然由后来者接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领导下,洪都公司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充分彰显了国企担当,奋力推动科研生产、搬迁建设、深化改革三大攻坚战,经营质量持续改善,科研生产再创新高,综合改革捷报频传,统筹推进管理提升、科技创新、人才建设、深化改革、新家园建设等工作,以“点”带“面”,促进“点”与“面”共进,让洪都公司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点滴努力,汇聚力量。洪都公司在管理水平、科技创新、人才建设等方面实现大幅提升,一步一个脚印,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追求经营管理效益最大化是现代化企业的必修课。面对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国家经济体系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洪都公司提出了“打造核心能力,构筑发展平台、创造新的突破”的转型升级目标,通过聚集产品、技术、改革管理三大领域,构筑军民互促发展与运营管理服务两大平台,着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航空武器装备研发制造能力,为国防能力建设贡献“洪都”力量。
  洪都公司坚定不移贯彻国企改革部署,遵循航空工业AOS管理体系建设总体要求,对标国内外一流企业,科学策划、分步实施,用体系化的创新变革推动企业管理转型升级。以流程为核心,推进管理体系建设,重新设计高阶业务流程场景,科学划分业务域和流程组,实现了全业务的流程梳理和显性化,建立了流程管理组织,制定了流程管理制度,稳固了企业管理基础;以目标为导向,优化组织绩效管理模式,强化计划管理,细化指标考核内涵,促进了各领域绩效显性化和工作规范化,提升了企业整体绩效水平;以信息化为手段,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业务流程、企业价值链的全面应用,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提升了信息化支撑能力,助力打造“智慧洪都”。
  回忆往昔,洪都公司荣获3项国家级管理成果二等奖。展望未来,洪都公司将持续深入挖掘管理的价值,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建设,加快向流程型企业转型,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朝着“航空强国”战略目标稳步前进!
  科技创新,久久为功。从航空产业来看,以飞机产品为例,研制周期一般在7~15年,研制出来后还需要不断使用、改进和维护,常常需要在20年间持续不断地进行高技术投入和管理服务投入,才能获得市场和客户的认可。如此长的周期,必然要求航空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具备定力。
  洪都公司牢牢把握创新驱动发展这个核心,每一个经历了千锤百炼的成功型号的诞生无不证明了洪都人70年的创新奋斗征程。从立项到初步设计定型,初教6飞机用了5年,强5飞机用了7年,K8飞机用了9年;“十三五”以来,洪都公司高教机多型产品完成设计鉴定,新型号立项取得突破,型号研制呈现良好势头。
  洪都公司坚持站高点,探索新技术,走精品之路。在L15高教机研制起始,洪都公司就把L15高教机定位于衔接第三代战斗机飞行员的训练,并前瞻第四代战斗机训练需要,在研制过程中各项技术指标始终以引领先进为目标,且同国际上其他几种高级教练机相比,优势相当明显。2019年,L15高教机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与此同时,洪都公司广开渠道、积极引智,牵头组建江西省教练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江西省智能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先进航空机载机电与飞控联合实验室,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7个,形成了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等为组合的多元化创新平台体系。这些平台渠道的建设为洪都公司科研开发、人才培养、人才与技术交流等提供了有力的外部支撑。
  技术人才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在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推动技术创新、提高竞争力等方面具有关键性作用。洪都公司大力加强技术人才培养,通过打造技术人才发展“生态圈”、搭建技术人才队伍“梯队群”、筑牢技术人才工作“保障网”、构建技术人才成长“助推器”等,激发技术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企业高质量改革和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技术保障和人才支撑。
  一方面,洪都公司全方位落实新时代人才发展体系,围绕成长规律,建立职岗分制并行的职岗体系管理模式,有效构建匹配企业战略发展需求的人才甄选体系。“十三五”期间,洪都公司引进各类人才1138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人员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占比达46%。优化薪酬激励体系取得显著成效,“十三五”期间劳动生产率增幅59%。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分层分类人才培养体系日渐完善。
  另一方面,洪都公司积极打造航空工业和省市人才品牌,积极承接航空工业技术专家队伍梯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技术专家队伍,进一步扩大了领军人才规模。2020年新增获评全国劳动模范1人,航空工业特级/ 一级技术专家11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江西省双千计划入选者2人。洪都公司现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各类省市级以上技术专家共计100余人。
  面朝瑶湖,心潮澎湃。洪都公司积极探寻国企改革道路,齐心协力建设美丽新家园,坚持全面统筹推进,助力企业跨越式发展——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党的十八大以来,洪都公司以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为契机,不断探索创新、求变自强,大力推进资产置换、债转股、厂办集体企业改革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移交等工作,为在新时代开启高质量发展道路,为企业焕发新活力、谱写新篇章奠定了坚实根基。
  2018年11月,洪都公司与洪都航空启动资产置换程序,这也是洪都航空近年来开展的首次资产重组。通过资产置换,洪都航空资源分配得以优化,产业结构得以改善,产品线更加丰富,收入来源增加,收入结构改善,从而增强了洪都航空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2019年,洪都航空实现营业收入44.2亿元,同比增长46.34%,资产盘活了,企业困局也解了!
  抓住国家推动实施市场化债转股降低企业杠杆政策的有利时机,经过一年的努力,2019年12月,洪都公司与债权机构签订了债转股协议,成功实施了市场化债转股,减少带息负债14亿元,资产负债率下降7.6个百分点,全面完成了航空工业关于降杠杆减负债,降低企业运行风险的总经理令,成为航空工业首家实施市场化债转股的单位、江西省内央企首例,改革“试水”取得实效。
  厂办集体企业改革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助力洪都公司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一环。在政策向好和企业向好的双重背景下,洪都公司仅用一年多时间,安置集体企业职工9823人,基本解决集体企业职工安置问题,集体企业销户工作同步开展,完成29家集体企业清算注销、2家企业改制、9家企业破产立案工作,彻底解决集体企业小散企业弱、亏损企业多、劳动关系杂、企业负债高和历史包袱重的根本问题。在探寻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洪都公司打造了一份厂办集体企业改革脱困的样本。
  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是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剥离国企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重大决策部署。这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关乎上万名退休人员,一定要交得稳、接得住。2020年,洪都公司以最快的速度、最实的作风奋力推进,率先实现14242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移交,是航空工业、江西省单个区域移交人员最大的单位,成为央企改革“急先锋”。2020年,洪都公司入选全国百户“科改示范行动”企业。
  搬进新家园,开启新篇章。洪都公司从修理到仿制、再到自主研制飞机,一步步跨越发展,企业的硬件也日新月异,尤其近10年来,从青云谱老厂区到南昌航空城新厂区,洪都公司历经蝶变式发展。
  2009年12月23日,南昌航空城奠基,建设工作正式启动。
  2010年8月16日,洪都商飞揭牌暨南昌航空工业城项目开工仪式举行。
  2013年5月,大部件厂房交付使用,年底全面投入试运行。
  2015年8月,洪都公司首批搬迁的5家零件生产单位陆续启动搬迁。
  2016年9月,北区一期入驻的5家单位全面恢复生产。
  2017年10月31日,瑶湖机场场道工程全面完工,项目正式转入验收、校飞阶段。瑶湖机场建设仅用了短短220天时间,被誉为“航空速度”。
  2019年1月8日,瑶湖机场正式获得《南昌瑶湖机场A1级通用机场使用许可证》,成为江西省首个4D级A类通用机场。
  2019年8月25日,洪都公司搬迁入驻仪式在南昌航空城举行。
  2019年11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时隔10年再次来到洪都公司,他用“鸟枪换炮”这个词形容了10年来企业的变化,也见证了航空工业长子在新时代自我迭代升级的累累硕果。南昌航空城大部件厂房里的数字化装配线,新复材中心的智能化工艺布局,先进的机加、钣金设备和新式的热处理线、COE厂房、脉动生产线,无不透露着新时代、新发展的光芒。
  2020年,瑶湖之畔的洪都公司以全新姿态崛起,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助力航空产业集群,推动整个航空新城形成由点及面、连线成片的发展新格局。
  筑梦之途,拼搏不止。从2009年南昌航空城奠基到2021年航空产业生态链构建,十多年来的风雨兼程,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一项项综合配套有序跟进,一声声飞机轰鸣交织回响,50平方千米的航空新城已变得更加美丽、更富朝气、更具活力,洪都人用梦想与智慧在新家园上书写下最动听的奋斗之歌。
  总有一段历史难以忘却,总有一种精神心潮澎湃。洪都公司70年的壮丽行程,是一代代洪都人创造出的光辉历史。洪都公司从仿造苏联的新中国第一架飞机——初教5,到自主研制的第三代高级教练机L15,一次次勇敢尝试,一次次奋力拼搏,只为让鲜红的党旗在祖国的蓝天高高飘扬,其间虽历经磨难、充满坎坷,却也收获了基业长青的“精神密码”。
  “红”与“蓝”的交融,红色基因、蓝色情怀,把红色血脉融入蓝色肌理;“点”与“面”的共进,以“点”带“面”、以“面”取“胜”,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洪都人永葆闯劲、激发创劲、保持韧劲,跑出加速度、创造新纪录,正以新理念引领新征程、以新面貌绘就新蓝图、以新成绩谱写新未来!(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