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这样过 2021-02-05 

  

方久梁
  岁月如梭,转眼间牛年春节就要来临了。
  要是换在往年,早已开始计划选择回家的路线与交通工具了,可是今年却有些令人为难——因为疫情,不少地方已出台了“就地过年”的倡议与相关措施……
  回家过年,这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习俗。家是每个人的根,代表着每个人的来处。回家过年是硬道理,因为家中有亲人。每到过年时节,不管身处何方,也不论路途遥远,或自驾或乘公共交通,携家带口、大包小袋,东南西北的人们心装回家的念头,身着各色时髦的服装,汇集成千军万马的回家队伍,向着一个目标——家的方向奔去。自古以来,有家就有方向。
  我的家在千里之外的云南,那里有美丽的彩云、有丰富的植物,还有可亲可爱的亲友与乡邻。但为了防控疫情,我决定响应就地过年的倡议——在千年古城广汉过大年。
  按往年“行规”计算,公司春节大假约为十天。如何用好这宝贵的长假时间过一个快乐、有意义的幸福年呢?我这样谋划:
  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关于读书,古人有许多论断,如“书尤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又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英国哲学家培根也在《论读书》里说道:“读书使人充实。”然而,由于平时工作繁忙,没有整块时间用于读书学习,又因为生活苟且,更没有时间用于读自己喜欢的文学类书籍。这下好了,春节有大块的集中时间,刚好可以解平日对书的“渴”——在一个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寻找一个风平浪静的小河或小湖,自己一个人静静阅读一本小说,或大声朗读一首小诗给家人听。我最喜欢阅读的书籍是《次第花开》和《那时花开》及《遥远的救世主》。
  为家人学做几个喜欢吃的川菜。在四川工作生活几十年,家常的川菜自然也是会做的,比如“麻婆豆腐”“回锅肉”“水煮肉片”等,但与宾馆饭店的“正宗”川菜相比,无论是“色”,还是“味”,都差了不少“火候”。普通人家,逢年过节都是很看重吃的,不但要吃好,还要吃出“花样”。川菜有名,在于麻辣香。其实,学做川菜有点像文学爱好者撰写散文一样,入手易,但要上水平就太难了。春节期间说“学做”川菜实在是想借用研制飞机的科学理念与方法进一步提升做菜水平,达到色香味俱全境界。
  总之,管好自己,不给政府添乱。春节期间如还有时间,就陪同家人戴上口罩到附近人群较少的公园游览一番,反正现在的公园都修得很美丽——景观别致、灯光艳丽。
  借用“就地过年”倡议的一句话作为本文结尾:“坐在家里,就是贡献;亲戚不走,来年还有;朋友不聚,微信可叙;不搞攀比,就是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