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下的亮眼成绩单 2021-02-05 

  

李蓉
  展开“十三五”这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时代画卷,一组组跳动的数字、刷新的排名,见证中国前进的步伐;一个个高光时刻、精彩瞬间,标注航空工业征程上的关键节点。航空工业昌飞全面完成了“十三五”的任务目标,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党建创新 增强企业文化软实力
  “十三五”期间,昌飞公司党委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贯彻落实集团党建“1122”工作体系,构建具有昌飞特色的“12345”党建落地模式和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落地模式,以党员先锋指数提升科研生产效率指数、以组织力提升战斗力、以支部向心力提升职工凝聚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建立“吹哨报到”党建工作制度,实施以“员工吹哨、支部报到”“车间吹哨、部门报到”“下游吹哨、上游报到”为主要内容的“吹哨报到”制度。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着力形成到基层一线解决问题的导向,打通解决职工群众困难和科研生产难题“最后一公里”,强化以支部向心力提升职工凝聚力,促进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服务一线,强化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
  在先进文化力建设的道路上,昌飞不断探索实践、深耕细作,重点形成内部凝聚力和外部影响力。着力培育基于价值观高度趋同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倡导“不伤人、不烦人、服务人”员工价值观和“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诚信观,践行以“执行第一、表单办事、问题透明、日清日毕、数据说话、持续改善”为主要内容的员工岗位行为准则。
  技术创新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十三五”期间,昌飞坚持走“前沿技术探索、基础技术预研、关键技术攻关、批产技术提效”创新之路,建设和完善新技术体系,满足了型号的研制需求,科研生产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单位,昌飞独立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零部件配送系统;大型钛合金桨毂关键零件的节拍化生产线、复合材料桨叶专业化生产线、集成化的综合测试手段及综合指挥系统等建设,生产效率逐步提升,产品品质以及交付试飞的安全保障能力效果明显。
  昌飞通过核心技术的提升不断提高效益,降低成本;通过缩短研制生产周期,实现直升机新产品不断满足市场需求;通过大规模技术改造和信息化、智能化制造技术应用,产值快速突破百亿大关。
  品质创新 塑造企业品牌形象
  “航空报国、航空强国”是航空人薪火相传、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昌飞致力于为部队提供高质量武器装备,展现出国有军工企业的担当与作为,同时积极大力发展通航产业,助力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落实“直升机让现代生活更美好”的产业发展愿景。
  2018年以来,昌飞聚焦产品功能、性能,策划开展以产品为主线的品质提升工作,设置品质提升专项奖励基金;从总师级、系统级、专业级、车间级等四个层级梳理品质提升项目,采用项目管理的思路,系统推进重难点、跨单位项目;为激发职工对品质提升改进成果的荣誉感,每季度组织品质提升成果评定,营造全员参与的浓厚氛围,促进产品品质提升。不断优化和完善现有产品等级评定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强化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深化开展以产品为主线的质量改进QC活动和“质量十品质”等级品的评定工作;以“五好”班组建设为抓手,提升全员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培育工匠精神,创新质量改进方式,倡导把工作做到极致。
  管理创新 夯实企业发展根基
  2016年7月,公司启动基于配送的6S管理,对生产现场布局进行优化设计,用“看得见”的管理,拉动背后“看不见”的管理。各单位按照统一部署,在6S和定置管理的基础上,针对生产现场,以配送为中心,围绕物流规划现场布局,设计功能区,应用可视化,实现了“物流、人流、信息流”相统一,生产现场焕然一新,员工良好的工作行为习惯逐步形成。
  创新生产管理手段和方式,推行计划管理、拉式生产等新的管理方法,实现了均衡生产和组织效率的快速提升。
  有效设置生产效率指数、刚性计划完成率、断线计划完成率等指数,以多维度的数据来管控车间计划任务执行情况,保证整机生产任务的准时完成,企业生产效率持续提升,被喻为精益生产管理的“三驾马车”。
  通过引入项目管理、并行工程、推进PDM、CAPP,构建完善的技术状态控制体系;导入综合平衡计分卡、精益理念,构建精益生产管理体系;结合航空产业特点,总结创新流程管理模式,首创“流程驱动业务”运作体系;自主开发昌飞制造系统。
  推动公司“业务活动表单化”,促使业务流程真正显性化。通过持续的管理改进与创新,公司在“十三五”期间,人均劳动生产率提升了76%。
  逐梦蓝天,奉献无悔。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走过“十三五”,航空报国,航空强国是航空人告诉世界、告诉未来的时代强音;展望“十四五”,奋斗者的足迹永不停歇,团结拼搏,使命必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