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点 2021-02-05 

  

中办、国办印发文件: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等领域的应用
  1月31日,中办、国办印发的《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公布,提出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
  方案提出,推动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持续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等领域的应用,提升综合运行效能;支持公共性快递分拣处理中心、智能投递设施等建设;打造一批物联网产业基地和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城市;持续支持中西部地区城乡结合部、县域和农村商贸基础设施建设和协同共享,畅通区域间、城乡间流通网络。
  中国航协:通用机场空域监视标准出台
近日,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发布《通用机场空域监视系统建设通用要求》(以下简称“《通用要求》”)等8项团体标准的公告。从协会获悉,这是对国内通用机场及具备条件的通用航空临时机场空域监视系统建设作出精细化标准要求。
  由多家单位共同参与起草《通用要求》标准规范,旨在针对不同类型航空器特点,综合利用多种监视手段和融合处理技术,打造完善的机场空域监视体系。这些标准规范有助于加强通用航空机场的规范化管理,确保飞行活动安全,提高空域利用率,提升机场经济效益。
  中国民航防疫团体标准获国际机场协会认可推广
近日,国际机场协会在其官方网站全文刊登了《中国民用机场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团体标准,向其全球会员单位进行介绍和推广。
  《指南》由中国民用机场协会(以下简称“机场协会”)牵头组织,首都机场集团、湖北机场集团、黑龙江机场集团等单位共同编制,是机场行业首部新冠疫情防控团体标准。2020年6月5日,《指南》正式发布,包括10项条款、5项附录、共32页内容,规定了民用机场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总则、组织队伍建设、物资设备、信息管理、防控筛查、员工健康管理、环境清洁消毒等技术要求,并从人员、环境、信息三条主线及旅客、工作人员、环境卫生三个方面对常态化防控工作提出技术指导。
  《指南》的发布推广,填补了机场行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标准空白,对民航局发布的《运输航空公司、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等相关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有效细化分解,对于指导机场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助力行业恢复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工信部印发《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
  《行动计划》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做强电子元器件产业、夯实信息技术产业基础为目标,明确提出要面向智能终端、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等重点市场,推动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实现突破,并增强关键材料、设备仪器等供应链保障能力。同时,针对当前产业发展存在不足,《行动计划》提出要实施重点产品高端提升、重点市场应用推广、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行动,并开展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强化市场应用推广、夯实配套产业基础、引导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行业质量提升、加强公共平台建设、完善人才引育机制等重点工作,推动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提质增效,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四部门组织开展2021年安全应急装备应用试点示范工程申报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应急管理部四部门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开展2021年安全应急装备应用试点示范工程申报工作,将围绕矿山安全、危险化学品安全、自然灾害防治、安全应急教育服务四个方面,从安全生产监测预警系统、机械化与自动化协同作业装备、事故现场处置装备等16个重点方向遴选一批技术先进、应用成效显著的试点示范项目。
  通知表示,试点示范目标聚焦5G、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新材料等在安全应急装备智能化、轻量化等方面的集成应用,探索“产品+服务+保险”“产品+服务+融资租赁”等应用新模式,构建生产企业、用户、金融保险机构等各类市场主体多方共赢的新型市场生态体系,促进先进、适用、可靠的安全应急装备工程化应用和产业化进程,以高质量供给促进国内安全消费,为有效遏制矿山、危险化学品行业重特大事故、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以及培育安全应急文化提供技术装备支撑。
  2020年机器人行业运行情况公布
2020年1~12月,全国工业机器人完成产量237068台,同比增长19.1%;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营业收入531.7亿元,同比增长6.0%,实现利润总额17.7亿元,同比下降26.9%,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24.4个百分点。2020年12月,全国工业机器人完成产量29706台,同比增长32.4%。
  2020年1~12月,全国规模以上特殊作业机器人制造企业营业收入28.8亿元,同比增长24.7%,实现利润总额1.2亿元,同比下降42.9%。
  2020年1~12月,全国规模以上服务消费机器人制造企业营业收入103.1亿元,同比增长31.3%,实现利润总额0.7亿元(去年同期亏损18.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