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 为腾飞插上羽翼 ——航空工业沈阳所“十三五”管理创新助力转型 2021-02-02 

  

宋婉宁 李晓滨
  一个个型号叱咤海天、一次次攻坚挑战尖端、一项项大奖国家荣光,这一切无不包含着航空工业沈阳所矢志创新的智慧与担当。近年来,沈阳所型号任务呈现“井喷式”增长态势,多型号、多任务高度并行,强项目管理、系统工程、质量师系统等多方面开展的管理创新,精准助力一架架战鹰翱翔蓝天。
  强项目管理 压实责任链条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总体部署,对航空武器装备的研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航空工业主机所,打造支撑“一流军队建设”的“杀手锏”,“深化改革、引领创新”,是集团公司赋予沈阳所的使命重任。
  随着多项目并行研制,进一步加剧了资源冲突,传统的传统科研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形势需要,管理能力、管理方式亟待变革。沈阳所领导班子决策以“强项目管理”模式催生研究所发展内在动力,这是在全集团首家推行的科研型号全面实施强项目管理模式改革。
  在变局中开新局。从2018年开始,沈阳所开始推行“强项目”制,构建“项目主战、部门主建、体系保障”的管理模式,组建了适应现代军机研制的强矩阵式项目团队。其目的就是充分发挥项目式管理组织形式的“杠杆”作用,形成“责、权、利”高度统一的项目管理机制,体现“同工同酬、按劳取酬、按劳分配”的激励政策,进一步明晰任务目标、压实责任传递、激发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各项目的人力资源配置。部门主要负责专业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为项目培育和推荐人才,成为项目的“人才蓄水池”。
  经过了两年多的改革,以项目为牵引的管理,盘活了人力资源、激发了创新活力,让想干事的有了机会、能干事的有了平台、干成事的有了激励,沈阳所全所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建功立业。一个个项目完成立项、一架架战鹰成功飞翔、对抗演习捷报频传、军品任务考核完成率百分之百达标等。
  系统工程 提升研发能力
  系统工程是目前国际在装备研制中广泛采用的组织管理和研制模式,其根本目标是在有限的资源投入和约束下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高质量产品。
  随着航空武器装备复杂度的提高,装备研制任务对研制手段、技术能力、研制周期、成本和质量等均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必须改进工作流程和思路,逐步建立一套与沈阳所的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先进的基于系统工程的正向设计研发模式,解决复杂航空武器装备从需求开发、功能分解、系统设计、物理设计到系统集成验证的全寿命周期研发问题,全面提升研发能力和产品质量。
  沈阳所开展了自上而下的大规模培训,组建了以型号总师、专业建设主任师、重点型号核心业务骨干为主体的高素质系统工程推进核心团队。进行组织机构与技术岗位调整,组建专业工程部、装备体系发展研究小组和人机综合联合研究中心,加强顶层综合能力。沈阳所按照研用并行的原则,在全新型号上全面实践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论,首次实现了基于模型的全供应链需求开发与管控,建立了贯穿“装备到设备”的条目化、标识化、可追溯的需求体系;首次开展基于模型的全系统功能逻辑综合仿真,实现了建造前验证;构建了基于MBSE的研发新体系,完善了需求定义、架构设计和验证确认流程,形成4类共13份标准/规范/指南和4项集团标准,并初步构建了基于模型的需求开发与管理信息化手段,有效提升了研发质量和效率。
  截至目前,实践成果已全面应用于所研发流程建设,为破解沈阳所装备研制“拖、降、涨”提供理论、方法和手段上的系统性根本性解决方案,对沈阳所自主创新正向研发能力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质量师系统 强化过程管控
  为落实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切实提升装备质量,沈阳所探索新的管理模式,组建了专职、专业化的质量师队伍。质量师系统内部实行矩阵式管理,与项目研发深度融合,对型号研制实施全系统、全过程、全特性质量管理,实现了质量管控与型号研制紧密融合,有效解决了“两张皮”问题,全面保证飞机设计研制质量。
  质量师系统重构了质量管理业务模型,构建“项目+体系”双环驱动机制以及“质量+技术”双审查质量管理机制。质量师角色实现了由传统的监管者向组织者、传道者、监督者转变。质量师系统改变以往跟随、被动式质量管理局面,将质量管理计划与项目研制计划同策划、同制定、同实施、同考核,实现了项目管理质量要素的有效控制。在型号研制关键里程碑节点,实行内部评审放行制度,覆盖立项论证、初步设计、详细初步设计、详细设计、鉴定(定型)等全生命周期各个研制阶段以及装备级、系统级、分系统级、子系统级各层级的需求开发与验证评审,通过开展型号设计与开发技术质量全面审查,提前发现和解决问题,提早释放研制技术风险;针对研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建立型号技术质量问题“一本帐”制度,并压实问题归零责任,确保问题有效处理和归零,通过举一反三实现反哺设计、持续改进装备质量,不断完善研发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
  两年来,质量师系统紧盯任务、聚焦过程、实行过程精准管控,成效显见。设计更改率明显下降,新型号设计发图质量,同比以往型号设计更改率降低约50%,质量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装备质量水平明显提升。沈阳所连续三次以优异成绩通过了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获得了上级机关、用户和配套单位的普遍好评。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一系列管理创新赋能研究所的高质量发展,确保了各项任务和“十三五”收官战的全面完成,为“十四五”高起点开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