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246期   20171228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军民融合 成就更多中国创造

子铎

12月24日,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我国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珠海金湾机场实现成功首飞。首飞当天,AG600的报道铺天盖地,微信朋友圈被刷屏,被网友们热火朝天的评论燃爆。有两组数据引发了媒体广泛关注:全机5万多个结构及系统零部件中98%由国内供应商提供,全机机载成品95%以上为国产产品,培养了20多家系统级供应商;国内共有20个省市、150多家企事业单位、十余所高校的数以万计的科研人员参与了项目研制。举国欢庆的背后,是以航空工业为龙头的各行业共同参与建设大国重器、军民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成果。

军民融合发展是国家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是统筹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重大举措。近年来,中国航空工业聚焦航空主业,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在国家大飞机重大专项、支线飞机发展、民机国际合作、通航产业发展等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就。今年6月,航空工业出台了《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决定》,将军民融合发展确定为集团公司进一步深化改革发展的关键。

军民融合,对于航空工业来说,首先是要加快推进军转民,坚持“强核心、大协作”的原则推动军工优势转化;按照“产业同根、技术同源、价值同向”的原则,发展非航空民品产业发展。航空工业要发挥航空高科技优势,推动技术基础资源军民共享;依托军品技术和产品优势,有组织地向其他交叉领域开拓市场;打造民品优势集群,引领智能制造。事实上,我国的民机制造,包括C919、ARJ21、AG600,无不是饱含着航空工业倾力打造的心血,还有“新舟”系列、运12系列、AC系列直升机等民用航空产品,早已形成产业规模,飞出国门。航空工业也眼睛向外,快速跟上新时代。我国高铁快速发展,航空工业航宇的高铁列车座椅,航空工业制动的高铁用新型复合材料刹车副,以及航空工业长风的显控产品,正展示着军民融合的新成果和新动向,助推中国高铁越跑越快。耐世特、天马微电子、中航光电等近10家企业位列所在行业前十,更是航空工业民品产业做专做精的典范。

军民融合,对于航空工业来说,更是寻找和培养民口和民营力量,加速合力发展的进程。军民融合的前提,是航空工业聚焦专业发展,深耕核心技术,在保留核心制造能力基础上,将零部件和其他产品转包给第三方;从而释放自身产能,加速自身核心能力建设,最终以高质量的产品呈现。据国防科工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取得武器装备研制生产许可的主要单位中,民口单位已超过2/3;民参军的层级,已由一般配套产品向总体和分系统提升。对于众多民口单位,航空工业一方面可以“拿来主义”,将先进的技术、管理、人才、市场法则等为我所用;另一方面,更能“授人以渔”,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输送规范标准、管理理念、制造经验等,培育更多符合要求的合作伙伴,共同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最终实现双赢。

军民融合,对航空工业来说,其本质是开放与创新;是以开放的姿态,寻求全社会的优势资源为我所用,加速中国制造的推陈出新,共同打造于国于民有用的航空装备、民品事业。航空工业提出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2020年航空产业链的社会化配套率达到70%,军民融合产值达到70%。高达70%的背后,是航空工业开放共赢的姿态,是快速发展的必须,是创新发展的加力。事实上,近年来民营力量参与航空工业的比例也在不断攀升:在我国大型运输机运20的研制过程中,共有1000多家参研企业,其中民口民营企业达600多家。

AG600的成功首飞,是我国通用航空产业乃至整个航空工业的重大历史性突破,是航空工业落实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结出的硕果。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航空工业正在构建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与各行各业共同打造制造强国,写就中国质量,成就更多的中国创造,用“航空梦”助推“中国梦”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