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783期   20220729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从北大走来的学术伉俪

汉定
  南昌航空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博士夫妻史敏岳、曾悦的结缘是在十年前北大德语系的课堂上。
  缘于共同的学术理想和热爱,两人共同选修拉丁文,一起阅读德语文献,并肩担任学术会议的志愿者,相伴在第二教学楼自习,双双投入同一位导师门下,又一道去柏林洪堡大学与自由大学交流……志同道合的同窗友情升华为琴瑟和鸣的爱情,两人也走过学生时代,从砥砺琢磨的学业投身到教书育人的事业,所不变的是学术上始终如一地相互切磋和相互扶持。
  自北大硕博开始,两人从未割舍对教
  育事业神圣的信仰,坚信大学校园就是一座高贵精神的岛屿。
  初到南昌航空大学德语系工作,两人都面临着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变。教学、科研、学生工作,每一样都是挑战。从第一次参加教学比赛获奖,到独立申报教改课题,再到申报科研项目,两人互查教案、互改申报书、互批论文,相互扶持,在昌航深耕着心之所向的教育事业。
  两人深受北大浓厚人文氛围的影响,重视语言技能的同时,特别强调人文素质的培育。他们认为,学语言就像开车一样,要开得稳走得正,恰恰要往远看,而不是紧紧盯着前面的几米,人文素养决定了学生未来能走多远。
  学生刘文慧和蒋雨涵提及这两位老师时,满满的敬意:才知道原来外语课堂除了语言本身,还可以有诗和远方,以及心系苍生的情怀,在这种氛围中许多同学幸运地找到了人生发展的目标。
  “身为教育者,我们绝不能一味强调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学生的情感培养,启智的同时更要润心。”曾悦始终践行一个观点:教育不是控制和训练,更重要的是爱与交流。“人文元素巧妙融入课堂讲授,才可能打造有情有义、有思想、有温度、有爱的教学过程。”
  史敏岳组织德国外教原汁原味用德语讲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对《共产党宣言》进行导读。语言课堂上,学生们从全新的角度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激发了对马恩经典著作的阅读兴趣。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德语教学也成为德语系课程思政建设的有益尝试。
  两人不忘传承北大人的治学精神,努力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广开视野,积极思考。他们时常用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话告诫学生:“不要让自己的大脑变成别人的跑马场,善于思考才是自己跑马”。他们在课堂上带领学生阅读韦伯的《学术作为一种志业》,带他们领略韦伯所说的“唯有理智的正直诚实,才是最有价值的美德”。
  “如果大学教育只是单纯传输知识,不培养大学生思考的能力,大学精神必将被矮化。如果大学生放弃思考和思辨,即便暂时有收获,终究难以长久。”史敏岳说。
  两人对学术怀一颗热爱之心。学术让他们走到了一起,融入生命。他们坚信:以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为基础,才能做到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
  作为青年教师,夫妻两人在学术研究上不断提升自己,读书写作已经成为家庭生活的日常。攻读博士学位之前,两人曾在研究领域深感困惑,徘徊良久,难以找到方向。他们很清楚,科研发展上的瓶颈是因为自己的学术积累还不够。通过博士期间的学术训练以及和北大良师益友的交流,两人逐渐确定了自己的研究领域。工作第一年,曾悦就在自己耕耘的德意志民族思想研究方向获批了省级人文社科项目,史敏岳也发表了18世纪德意志文化与战争方面的学术论文。
  两人作为外语人,深知翻译是外语学人的天职,也是在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之间构建桥梁的重要路径。近3年来,史敏岳出版《海上丝绸之路》和《尼采与布克哈特》两部译著,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而就在今年,曾悦主持的《中国书院史》(德文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资助,以书院文化德译为起点,向世界传播充满魅力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相识相知相爱相守10年,从北大未名湖到昌航天一湖,湖边四时流转,岁月更迭,史敏岳和曾悦相携走过的学术和爱情交织在一起,绘出了一道温暖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