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674期   20210618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愿时光不老亲情常伴

高小静
  父亲已过花甲之年,行医至今四十余载。在我的幼年记忆里,几乎没有他或背或抱带我出去玩儿的场景。父亲很敬业,每天除了吃饭和休息,坐诊、看病、抓药、出诊是他全部的工作,但常常是刚端起饭碗病人就来了,有时深更半夜依然有病人登门。吃饭时间他在忙,休息时间他依然在忙。日积月累不规律的习惯损耗着他的健康,但他毫无察觉。
  父亲和母亲同届毕业于洛阳地区卫校,双双入职某国营厂医务室。父亲好学
  爱钻研,单位安排他参加为期一年的联合进修班,中医、西医、针灸他都精通。到我出生后,由于爷爷身体不好需要照顾,父亲和母亲辞掉公职返回故乡办起了乡村诊所。父亲行医仁心仁术,又有我母亲这位贤内助的内外照料,行事待人宽宏和善,很受乡邻尊敬。口口相传,附近十里八乡的病号也登门找他。父亲性情沉稳,对就诊的病人很有耐心也很有方法,遇到小朋友输液他往往只一针就成功,和老年病人拉家常谈种地谈收成,不知不觉病人精神也爽朗了,到了饭点儿父亲给病人管饭,遇到推辞他总笑呵呵说乡里乡邻的吃碗饭算啥呀。有时急症病人不能登门,家属一个电话,父亲匆匆忙忙就出诊了。特别是冬天的晚上,我们和母亲守着火炉子等他归来,只要听到附近的狗吠,就希望是他回来了。有时随父亲冒着夜幕回来的还有病人家属,一进门又是开方又是抓药,忙碌好一阵才能歇下来。
  父亲是一名党员,有着严格的自律和觉悟。2003年非典期间,他依然坚持行医。特殊时期每天接诊的病人更多,幸好有母亲协助,量体温、消毒、抓药、打针,每天忙碌到很晚。他在生活上要求我们简单朴素不许浮夸,在学习上却大力支持。我在镇上读中学,父亲每次到乡里开会都会抽空到学校看我,除了带吃的送生活费,每每谆谆教诲叮嘱我的学业。他自己以身作则年年被评为乡医模范,获得县卫生局表彰。病人对父亲的感情和敬重则从他们随身带来或托人捎来一兜兜自家地里产的杂粮和时令瓜菜中可见一斑。
  在我们兄弟姐妹眼里,父亲既严厉又和蔼,而且很神气。我读小学时,每年乡里统一给学龄儿童接种疫苗,父母亲拎着低温药箱一个班一个班接种。作为他的孩子们总是第一个被他喊着名字拎上讲台打针做示范,胆小的同学往往已经哭起来了。在我们懂事以前,出于安全防范,父亲的诊室不允许家里的孩子随便进入,有一次弟弟悄悄溜进去,结果屁股狠狠挨了巴掌。但父亲也有他温存的一面,空闲时对着中药柜教我们念药名,深枣红的药屉配着乌黑的铜钱和黄铜拉环,每一格上下左右各书一味药名,几百种药材便被收纳于这一方天地。“上甲、下甲、川穹、半夏……”我们从父亲的药柜里认识了趴在竹签上规规矩矩的蜈蚣、黑油亮的土元、蛇蜕、刺猬皮和地龙,还有很多看起来大同小异的根茎、枝叶和果实。哪些药材需要炮制,哪些需要在铁锅里放沙子炒,哪些在瓦片上焙或火上烤等,父亲讲的这些在我们眼里有意思极了。受父亲的启蒙,我们自发踊跃地奔进大自然怀抱,春天在屋后种薄荷,挖蒲公英,地丁;夏天逮蝎子,捡知了壳;秋冬交替摘红花,父亲润物细无声的言传身教,教会了孩子们做人的道理,拓宽了我们的眼界,也磨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吃苦耐劳的意志。我打小胆子大,独立而坚强,独自翻山走夜路上学,抓青蛙、爬树样样行,可能也渊源于此。
  青囊起春绿,丹杏燃天红。不知不觉我长大读书离开了家,有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对父母的依赖也越来越少,回家的次数少了,和父亲的交流也越来越少。羽翼丰满的我们就像父母手里的风筝,他们放得越稳,我们飞得越高,最终风筝挣脱视线远走高飞。由于常年透支健康积劳成疾,2012年,父亲坐诊时突然晕倒被送进急救室,我们从外地匆匆赶到病房,看到他的那一刻感觉父亲突然老了,躺在病床上安静瘦弱。此后他心脏做支架、治疗、复查,每天定时吃药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但他并没有因为生病而消沉,依旧不愿给孩子们,添太多麻烦。在我们眼里,父亲依然坚强但不再是那个独当一面的硬汉。他委婉询问微信咋开通支付,不敢独自长途旅行,抱怨银行自动开卡太复杂。片段里我看到了父亲的衰老,也读懂了父亲骨子里不甘老的倔强和努力追赶的劲头。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目的,唯独父母对孩子的爱以分离为目的。父母的爱从幼时哺育呵护的初心里便没有“回报”二字,他们早已预见结果却依然不辞辛劳、保驾护航。亲爱的父亲,前半生你教会我成长,今后我扶您同行。感恩父亲,感恩母亲,给予我们珍贵的生命和无私的爱,珍惜当下,孝敬双亲,愿时光不老,父母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