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674期   20210618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赓续精神血脉 传承红色基因在新时代大力弘扬航空报国精神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

  编者按:近日,航空工业党组在共产党员网刊发署名文章《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在新时代大力弘扬航空报国精神》。文章回首了新中国航空工业70年的发展历程,重温了航空报国精神的发展脉络。现将全文刊登如下。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新中国航空工业走过70年发展历程,完成了从望尘莫及、望其项背到同台竞技的跨越,航空工业集团熔炼出“忠诚奉献、逐梦蓝天”的航空报国精神,铸就了航空人为国为民、砥砺奋进、追求卓越的不朽丰碑。
  一、回首百年史,航空报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话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百年历史凝聚精神伟力,航空报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一部分,它的萌生发展与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演进一脉相承。
  在救亡图存中孕育航空报国精神。1909年9月21日,冯如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拉开了中国航空事业的序幕。肩负民族解放重任的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已预见到崛起的中华民族必须有强大的航空力量作为保证:国共合作时期,创办军事飞行学校,培养飞行骨干;大革命失败后,我们党为做好斗争准备,选送优秀人才赴苏联学习航空技术;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抽调44名干部到新疆航校学习,培养出“红色空军的第一批骨干”,在延安成立机械工程学校(航空学校),为航空事业培养和集聚人才;抗战胜利后,我们党审时度势,派出骨干赴东北接收航空器材和人员,创办航校,“人推火车、马拉飞机”,在饥饿、严寒、艰辛中奋翼启航,培养出500多名各类航空技术人员,为建设新中国航空工业奠定了坚实基础。近代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航空事业关乎大国兴衰,“航空救国”是航空报国精神的原生形态,航空先驱以“苟无成,毋宁死”的信念投身航空事业,救亡图存的革命实践也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航空事业置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事业之中,才能真正展现航空工业强军兴国的重要价值。
  在烽烟战火中洗礼航空报国精神。旧中国战乱频仍、政府昏聩,始终没有建立起自主完整的航空工业体系。新中国成立后,对航空工业的需求愈加迫切,特别是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加速建立航空工业已经刻不容缓。1951年4月17日,中央军委和政务院颁发了《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标志着新中国航空工业诞生。党中央大力发展航空事业的意志明确而坚定,毛主席亲自参加中央军委关于航空工业规划的讨论,周总理多次主持会议研究航空工业发展并提出要用60亿斤小米支持航空工业建设,在新中国的各项建设中,航空工业是重中之重。在党的领导下,航空工业的干部职工众志成城,全力投入基础建设,快速掌握专业技术,千方百计抢修战争中损坏的飞机,他们表示“只要是前线需要,就是不吃饭不睡觉,也要完成任务”。至1953年,修理飞机16个型号800余架,发动机10个型号近4000台,以首战告捷的成果,积极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同时,在旧中国微弱的工业基础上快速创建起的新中国航空工业,以爱国、首创、奋斗的精神,全力推动航空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航空报国精神随之形成并不断发展。
  在艰辛曲折中砥砺航空报国精神。自“一五”计划开始,航空工业重点建设“六大厂”,完成苏联援建项目,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初教5、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第一架多用途运输机运5先后首飞成功,标志着新中国航空工业从修理转向制造,技术与管理实现质的飞跃。航空人并不满足于此,为了“向科学进军”,大力推进航空科研发展,创建飞机、发动机设计室,自行设计制造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教1,创建中国航空研究院,完善科研体系,提升配套能力,加强三线建设,完成航空工业基础布局。随着强5、歼8的问世,中国航空工业已经具备提供多种航空装备的能力,实现从仿制走向自行研制的初步胜利。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航空报国精神成为迎接挑战、抵御风浪的定盘星和压舱石,航空人以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困难与挫折中夯实基础、积聚力量、稳步发展。
  在改革开放中淬炼航空报国精神。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要把航空工业放在优先位置发展。航空工业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的建设之路:加强企业管理,狠抓产品质量,增强企业活力;坚持科研先行,实现从重点抓批生产转向重点抓科研的战略转变,“九五”计划正式将航空列为高技术领域;坚决落实“国防建设要服从经济建设”的大政方针,坚守航空主业,发展民品、以民养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实行对外开放,打开世界军贸之门,从封闭走向开放。战斗机和发动机实现从二代向三代跨越,航空装备从机械化到信息化跨越,直升机从引进仿制走向自主创新研制,民用飞机实现快速发展,中国航空工业日益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航空工业进一步成熟壮大,形成了“敢为人先、敢于试错、敢开新路”的创新文化,为航空报国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在高质量发展中升华航空报国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关心航空工业发展,中国航空工业迈上了建设航空强国的新征程。 

    航空工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八大、十九大及历次中央全会精神,为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谋篇布局:坚持和加强党对航空工业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两个“一以贯之”,把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落实国企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基本形成航空武器装备体系化能力,实现从第三代向第四代跨越,从中小型向大型的跨越,从陆基向海基的跨越,从有人向无人的跨越;民用飞机取得新突破,呈现蓬勃发展态势;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架设“空中丝路”,推动航空军贸快速发展;构建“1122”党建工作体系和“1121”巡视巡察工作体系,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与人才保证。走进新时代,航空人秉持航空报国精神,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二、立足新时代,航空报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70年披肝沥胆、风雨兼程,新中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构建起门类齐全、规模宏大的航空工业体系,实现航空武器装备的系列化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是航空工业一直坚持党的领导,用党的初心使命、价值坚守、精神品格构筑起航空报国精神,使之形成一个以“报国强国”理想信念为主轴,忠诚、奉献、创新、逐梦融为一体的价值坐标,指引着一辈辈航空人的事业追求与人生航向。
  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革命理想大于天,航空人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转化为航空报国的具体行动,使航空工业成为支撑大国崛起的重要力量。罗阳是我国舰载机歼15的研制现场总指挥,在歼15首次舰上起降成功后,突发急性心脏病,因公殉职。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指出,罗阳同志秉持航空报国的志向,为我国航空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学习罗阳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罗阳长期坚守科研技术与管理一线,夙夜兴寐、务实创新,为使中国屹立于世界航空强者之林鞠躬尽瘁,他一直坚守这样的信念:“航空报国是使命,不是荣誉。”航空报国的使命感、责任感与崇高感,召唤着无数英才投身其中。航空工业初创时人才奇缺,在党的号召下,大批航空专业人员、党员干部、能工巧匠、青年学生都以能参加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建设为莫大光荣,当年北京航空学院大门口的醒目标语——“欢迎您,未来的红色航空工程师”,令多少学子无比振奋和喜悦。信念铸就辉煌,许多航空工业的创建者在回首往事时,都有一个不约而同的心声,那就是“为祖国航空拼搏一生”是光荣的、是值得的。
  坚持使命担当的忠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忠诚是航空人最鲜明的政治本色,就是一生跟党走,爱国敬业,舍小我为大家,将个人荣辱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吴大观是我国航空发动机科研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毕业进入贵州大定的深山沟,开展早期航空发动机制造工作。他1949年入党,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和组织观念,把紧张工作当成最大幸福,把攻关胜利作为最大快乐,把研制出世界一流的航空发动机作为最大心愿,不知疲倦、忘我工作,他在笔记本上写到“什么时候拿出你们的产品来献给党”,“看不到我国自行研制的发动机,我死不瞑目!”新中国飞机设计事业的奠基人徐舜寿,他的毕生奋斗目标就是为新中国设计自己的飞机。他主持创建第一个飞机设计室,带领团队自行设计制造首架喷气教练机,又参与组建了我国第一个大型飞机设计所;他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成为飞机设计的一代宗师;他走南闯北,经历多次岗位调动,但他说,“只要让我搞飞机,到哪儿都行”。航空工业的优秀人才,以他们的革命热忱、渊博学识、人格风范,以对组织、对同志、对待大是大非的真诚和坚守,为航空事业奋斗终身,践行对党的绝对忠诚。
  坚持坚韧执着的奉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奉献是航空人最可贵的高尚情怀,也是航空工业为国为民的价值体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央一声令下,数万航空人打点行装、踏上征程,“好人好马上三线”,以高度的政治热情,历经艰辛、排除万难,在荒地上、沟壑里、山洞中新建了大批航空工厂和科研单位,他们中的许多人与子孙后代至今仍然扎根三线,“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动力专家刘大响付出30载光阴扎根偏远山沟,建成亚洲第一个高空台。他在自己70岁生日时写下一篇自勉诗,“一生成长党指引,知恩图报中国心,老牛自知使命重,不用扬鞭自奋蹄”。为了祖国的航空事业,有人付出青春与才智,有人挥洒辛劳与汗水,有人淡泊财富与地位,更有人不惜牺牲生命去践行使命。空空导弹专家、航空科技英才董秉印主持研制新一代自行设计的空空导弹,在首发失利后毫不气馁、顶住压力,带领团队与时间赛跑、同困难较量,终获成功。他用9天时间绕了祖国大地一圈为新型号进行技术协调与科研攻关,由于劳累过度,突发心脏病不幸去世。像罗阳、董秉印一样献身航空、英年早逝的案例并不少见,为了歼10的杨宝树、许德,为了歼轰7“飞豹”的龚鑫茂等等,他们用生命恪守了“航空报国”的铮铮誓言。
  坚持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劳模精神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要有这么一股劲,要有这样的坚定信念和追求,不断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上取得新突破”。创新是航空人最昂扬的奋进姿态,它源于航空人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敦本务实、勇闯新路的长期努力。两院院士顾诵芬是中国飞机气动力设计的奠基人,当歼8在研制中遇到跨声速振动难题,由于地面试验无法找到原因,顾诵芬在不具备空勤身体条件的情况下,瞒着家人,搭乘歼教6飞机先后三次上天,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身体不适,仔细观察歼8飞行流线流场,最终找到原因,解决了问题。顾诵芬追求创新突破的动力不是个人成就,他曾讲,“我深深地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我个人的一切。我要在党的教育下,树立革命的人生观,为祖国的航空科研事业做出贡献”。航空工业的创新除了优秀人才引领,更多的是团结坚守与协同攻关。文革期间,工厂派系斗争激烈,但在歼8研制现场,所有人员达成共识,各派一律不亮观点,全力确保研制任务。气动弹性专家管德院士讲,研制歼8是他们那一代人度过“十年动乱”的强大支柱,这体现了航空人不变的初心,就是矢志创新,为祖国设计制造出先进的飞机。
  坚持接续奋斗的逐梦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梦想精神,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逐梦是航空人最笃定的高远志向,以梦为羽、止于至善。2016年7月,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多用途运输机运20正式列装部队,标志着我国航空设计制造能力迈上新台阶,中国工程院院士、运20总师唐长红认为,航空装备是时代的产物,要在未来几十年内保持先进性与竞争力,“一个飞机设计师心中装的是星辰大海和未来世界”。2018年2月,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歼20列装部队,中国科学院院士、歼20总师杨伟讲,“一个人首先得有梦想,必须把这个目标化成你当前行动的一些小目标,在小的台阶上一步一步往前走,他总是向上发展的,总是健康的,总是心情愉悦的。”奋进新时代,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航空人成长成才。沈飞公司方文墨不断提升理论和操作水平,创造了“0.003毫米加工公差”的“文墨精度”,被誉为“全国最好的钳工”;西飞公司薛莹在转包生产领域深耕数十载,工作精益求精,她的团队所交付产品的效率与质量令国际客户刮目相看,展现出中国制造的品质与实力,为航空争气、为祖国增光;空空导弹研究院鲁宏勋几十年如一日发奋工作,成为导弹数控加工领域的著名专家,他致力于技艺传承,培养出大批优秀骨干在世界技能大赛上斩获殊荣。70年磨砺成长,航空人已经找到自己的逐梦之道,这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国特色航空工业发展模式;70年薪火相传,逐梦的火炬已经传递到新一代航空人手中,心怀家国、艰苦奋斗、矢志创新、自立自强,为建成新时代航空强国持续奋进。
  三、展望新征程,继续弘扬航空报国精神
2018年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致电祝贺AG600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水上首飞成功,要求继续弘扬航空报国精神,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奋力推动创新发展,为实现建设航空强国目标而奋斗。忠诚奉献诠释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逐梦蓝天彰显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续弘扬航空报国精神是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的根本保证。
  继续弘扬航空报国精神,奋力推动航空强国建设,一要以“第一棒”意识铸就航空强国之魂。航空工业作为军工央企,是承接党和国家战略部署的“第一棒”,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上,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在强化政治执行上做表率,在加强党的建设上做表率,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做表率。二要以敢打必胜的斗志锻造航空强国之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聚焦强军使命,突出航空主业,树立正确的战略观、业绩观、客户观、质量观,加速装备现代化和智能化发展,实现从交付装备向交付战斗力的整体转变,有力支撑新时代强军目标胜利实现。三要以领先创新的担当融聚航空强国之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定创新信心、激发创新活力、聚集创新人才,围绕建设领先创新体系,强化航空科技创新力量,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在国际上并跑领跑的重大创新成果,有力支撑科技强国建设。四要以争创一流的决心健硕航空强国之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强化系统思维,以深化国企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形成精益健硕的航空产业体系,做党和人民放心、用户安心、股东知心、伙伴恒心、员工专心的世界一流企业。五要以放眼未来的格局筑牢航空强国之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重要论述,旗帜鲜明地讲政治,抓党建、促改革,不断在推进政治思想融合、组织体系融合、制度机制融合、运行管理融合、绩效价值融合等方面下功夫,打造坚强组织,选育优秀人才,将航空报国精神作为先进文化力的内核,使航空工业全体干部员工坚定信念、笃志前行。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支撑伟大事业。党的精神谱系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中披荆斩棘、千锤百炼铸就的精神丰碑,而航空报国精神是这座丰碑在航空工业的具体体现。时值两个百年的重要交汇期,全体航空人誓将用实际行动继续弘扬航空报国精神,使之与伟大抗疫精神、探月精神、载人深潜精神等一起丰富和诠释党在新时代的精神谱系,为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精神滋养与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