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660期   20210423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峥嵘岁月稠,恰与新中国航空工业同龄

1971年时的照片。2016年外场服务留影。

温改军
  两结航空缘:从部队到自控所
  我是一名1951年出生的农家子弟,是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同龄人。学生时代我目睹解放军支工支农的场景,看到他们头上戴着耀眼的五角星,衣领上镶着鲜艳的领章,心中特别向往,时常想象自己将来也能当一名军人保家卫国。
  1970年我中学毕业,正值征兵动员,我立即报名,同年12月参军入伍,分配到福建空军某部队的地勤机务大队任特设员。经过半年的专业理论培训及工作实践后,我开始承担歼6飞机的维修维护工作。当年福州基地相当于前线,我们所做的工作是确保战鹰完好,可以随时起飞。一旦飞机有故障就需要机组各专业人员立即到位,共同协作,保证战机不带故障过夜。在南方炎热潮湿的夏季,机场温度就高;加上飞机巡航返回,发动机舱喷出的高温让人更觉燥热。我和战友们需要克服高温和蚊虫叮咬,做好每一次保障任务,尽管条件艰苦,只要完成好飞行任务。大家心里也是乐滋滋的。
  1975年复员转业,我很荣幸被分配到了航空工业自控所,从事飞行控制系统配套产品的装配、调试、性能试验工作。几十年来,我参与了多个重点型号的研制生产,见证了自控所各项事业的进步与发展——1976年12月,我开始从事歼8飞机多型仪表的装调交付工作。1984年5月,因自控所改革调整,我被调入新成立的民品开发公司,从事单晶硅动静压传感器的装调工作。1987年6月,我开始从事机电专业,保障各类型的线位移、角位移传感器、旋变的生产交付工作以及多型号惯导系统平台力矩电机的装配调试工作。虽然岗位和工作内容一直在改变,但不变的是航空报国的热情以及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正是这份热情和态度,让我能够为祖国航空工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报国航空志:诗篇写在祖国蓝天
  从1987年6月开始从事机电专业至今,有很多经历难以忘怀,每次回忆都历历在目,恍如昨日。但要说最难忘的就是我参与某型号电动伺服舵机研制的经历。
  2004年,在某型电动伺服舵机装调的过程中,因为舵机在承受切向力的同时输出转矩不达标,团队曾尝试过更换零件,将滚珠轴承换成钢套、将螺钉换成粗销钉等措施,但均未见成效。问题的难点在于这种舵机所采用的结构为自控所首创,谐波齿轮齿形小、零件壁薄,在研制和装调过程中大家都谨小慎微,不太敢做出创新性改变。正当一筹莫展时,资深专家刘元度鼓励我说:“搞科研创新哪有一蹴而就的,你可以放开双手,勇敢尝试只要找对了方法,总能使舵机的性能指标有改善!”为了攻克难关,将该型号电动伺服舵机早日应用到我国弹类武器装备上,我翻阅了谐波齿轮传动技术的相关资料。经过三个月的加班加点反复摸索,我大胆提出了增大切向力,正反方向磨合后再静置冷却的方案。经过试验,该型舵机性能指标通过率达到100%,这一方案得到了研制团队的肯定,也得到了领导和用户的认可。
  为了实地跟踪该型号舵机的外场使用情况,我还在不同的靶场多次跟飞,来到了产品外场试验的第一线。2005年靶试是该型号舵机所有外场试验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在这次靶试中,全体参试人员受邀坐在观察室里观看试验场景。虽说已是十几年前的事了,但当时试验的每一细节我都记得非常清楚:那是9月23日,刚刚入秋,13时30分,飞机挂载着导弹滑过机场跑道,风驰电掣呼啸而起,飞向蔚蓝色的天空,13时50分,导弹精准命中了靶标。在那一刻,观察室里的全体人员无不欢呼雀跃,兴奋异常。大家有的紧握双手、相互道贺,有的紧紧拥抱、热泪盈眶……当天晚上,主机单位为庆祝靶试成功组织了晚宴。宴会上,大家把酒言欢,一起分享靶试成功的喜悦。漠北秋天的夜晚明月高悬,繁星灿烂,几个年轻小伙子还在宴会厅外点燃鞭炮,喜庆的鞭炮声划破了宁静的夜晚,传到很远很远……
  回到宿舍,我高兴得难以入眠,此刻的胸中燃烧着欣喜的火焰。从来没写过诗的我,还即兴写了一首跟飞诗:
  祁连白雪凌云志,漠北红柳报国情。研发亮剑历百战,靶场成功扬威名。
靶试结束后的第二天,我通过总体与主机厂协商,向靶场要了一台靶试过的舵机带回了所里,并对该舵机通电测试性能。结果显示,产品所有的性能指标仍然满足技术要求。要知道,这是一台经过了实战的舵机,它在成功完成高空制导任务命中靶标后,不仅要受到导弹爆炸产生的影响,还会从高空中坠落。经过这样严酷的考验之后仍能稳定保持其优越的性能,着实让人叹为观止。可以说这样的测试结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是因为舵机经受的考验实在过于严苛,情理之中又是因为它凝聚了我们整个团队一日又一日的汗水和智慧。面对测试数据,我心中除了有万分的惊喜,更有着满满的感动,我为航空人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而深深折服,为他们在祖国强盛中呕心沥血所做的努力而衷心赞叹。
再续航空情:发更多光产更多热
  2011年,我到退休年龄,时任机电中心主任的王东辉,现自控所党委书记找到我说:“希望你继续为航空事业发更多光、产更多热,这样能够让机电中心的技术更好地传承延续,也为后辈树立目标和榜样。”我深受感动和鼓舞,决心再为航空事业发挥余热。
  后来,某型旋转马达的防卡滞技术首次实现了机械电气四余度全物理隔离串联结构的力马达装配;某型无齿槽电机的研制综合性能优于国外电机,从此我们在该领域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摆脱了受制于人的局面。
  我将几十年的工作经验传授给新晋的航空人。我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年轻人们围在我的周围,我能够挨个儿为他们解决研发中或生产中的各种疑惑。同时我也逐渐从直接上手指导变为给予建议和提醒,毕竟要多给后来人施展想法、快速上手的机会,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更快成长。
  70年栉风沐雨,这是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峥嵘岁月,也是我人生的奋斗篇章。我见证了自控所机电专业的进步和发展,也感受到了事业成功的幸福和喜悦。我深深热爱航空事业,热爱我工作的自控所。在庆祝新中国航空工业70华诞之际,我衷心祝愿伟大祖国早日成为航空强国,我愿再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和经验知识为祖国航空事业发更多光、产更多热。
  (叶树沛 刘欣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