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652期   20210326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庆祝建党百年 党领导下的航空事业影像录(四)

1962年9月15日,惠阳机械厂厂区建设开工仪式。

1960年,经过全厂职工的不懈努力,惠阳机械厂崭新的厂房在保定神星卧虎山下矗立起来。

1961年,导弹院航空兵器研究所在西安建所时驻地。

建厂初期的导弹院,为通水通电通路忘我奋战。

1960年,我国最早的电子管计算机之一——“104A”计算机研制成功。

1958年,我国最早的电子管计算机研制成功。图为中国科学院西安计算技术研究所原貌。

1962年,江航建厂初期的生产场景。

1962年,正在建设中的江航国营皖安机械厂。

1962年,江航建厂初期的生产场景。

1957年,正在建设中的国营兴华电器厂。

1957年,国营兴华电器厂的厂区大门。

1975年5月27日,青云制作的红色线觇标和五星红旗一起插上了珠穆朗玛峰峰顶,精准测出了珠峰高度。

1956年,国营青云仪器厂建厂初期的厂房。

1 9 5 9年3月1 8日,第一个航空仪表正式开工试生产,这是当时使用的ZC-1车床。

1964年,大型设备运输进场安装。

1964年,你帮我学,你追我赶。

艰苦创业
  1949年1月8日,根据全国形势发展,中共中央下发了《目前形势和党在1949年的任务》,其中明确提出:“1949年及1950年,我们应当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可以肯定,空军的组建必然孕育着空军的支持者——航空工业的诞生,新中国航空工业必然是党中央、毛主席决策组建空军的题中之义。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的烽火烧到了鸭绿江边,抗美援朝战争也随之打响。
  抗美援朝中,组建不久的中国空军提前上天试阵,让“联合国军”惊呼:中国一夜之间有了自己的空军!但有了自己的空军,还必须要有自己的维修保障和设计制造队伍,不能一味依靠外援,于是组建中国自己的航空工业提到了议事日程上。1951年初,党中央、政务院决定派何长工、段子俊、沈鸿赴苏联谈判援助中国建立航空工业的事宜。与此同时,国内组建航空工业的工作也随之紧锣密鼓地展开。
  1951年4月17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这个决定,就是要组建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航空工业管理局,规定了航空工业局的近期任务和长远发展目标,决定成立航空工业管理委员会,以及航空工业局接收相关企业等事宜。在这个决定的指引下,新中国的航空工业随之展开了艰苦奋斗的历程,这个决定也成为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出生证”。这一天——1951年4月17日成了新中国航空工业的诞生日。
  新中国的航空工业在抗美援朝的烽火中诞生了,仅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就建成了包括6个重点航空制造厂在内的42个企事业单位,并组建了一批航空高等院校,使航空工业迅速完成了由修理到制造的过渡,中国航空人用自己坚强的脊梁扛起了建设祖国航空工业的重担。
  从修理到仿制再到自主研制,我们走过了70年的发展历程。如果说中央的这个决定是一面旗帜,那么在这面大旗的号召下,一大批有志于航空报国的仁人志士聚集在一起,为了中央的决定和人民的期望而不懈地奋斗着,终于有了今天的成就。

航空工业惠阳: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苏关系开始恶化,苏联决定撤走在华的全部专家,并停止了重要设备和物资的供应,飞机螺旋桨就是其中之一。由于供应中断,国内库存又少,严重影响了飞机的配套生产,空军的部分飞机面临着停飞的局面。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国家决定“动员一切可能的技术力量,挖掘一切积极因素,立即建立螺旋桨制造厂(现航空工业惠阳)”。虽然工厂在1964年11月竣工,但由于坚持边基建、边试制的方针,早在1963年10月就在临时厂房仿制出了我国第一代木质桨叶。

航空工业导弹院:
  1961年7月18日,航空兵器设计研究所(现航空工业导弹院)在古城西安正式诞生了。
  1962年8月6日,举所东迁洛阳,全所203人及全部家当乘一列军用列车抵达目的地。从此,航空兵器设计研究所在邙山之下、洛河之滨揭开了拼搏、奋进的新篇章。

航空工业计算所:
  20世纪50年代后期,电子计算技术在我国西北地区仍然是一片空白。经中国科学院党组和陕西省委研究决定,由中国科学院陕西分院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同筹建中国科学院西安计算技术研究所(现航空工业计算所)。1958年11月,中国科学院西安计算技术研究所正式成立,107名志士响应国家号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云集大西北。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摸着石头过河,边建设、边学习、边研制,把青春印在计算技术研究发展历程上。

航空工业江航:
  1962年2月,我国航空供氧装备专业厂航空氧气仪表厂(现航空工业江航)几经周折,终于在安徽合肥诞生。该厂由合肥航空工业学校(1961年5月4日由合肥技校、六安航校合并而成)和湖光仪表制造厂(即272厂)整合而成,从此承担起繁重的航空供氧装备生产任务。

航空工业兴华:
  国营兴华电器厂(现航空工业兴华)原来是上海航空电器厂的一个综合车间,由国营松陵机械厂(航空工业沈飞)锻造车间、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三研究所、沈阳第一航空工业工人技术学校利用原二机部俄文专科学校的房产设施建成,成立于1957年9月4日,主要生产航空插头座、微型电机、自动保护开关等,直接为各种飞机、导弹、舰艇和地面设施提供配套产品。1958年3月,兴华厂仿制成功了中国第一批P型插头座,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自己生产航空插头座的历史。截至1960年,共仿制P型插头座415项,仿制成功了3个品种及ZKP系列航空自动保护开关。P型插头座从开始仿制到正式生产,平均周期仅为3个月。同时仅用了短短3年时间,就完成了P型插头座系列化生产,满足了主机配套需要。

航空工业青云:
  1958年秋,在北京大钟寺的西边,诞生了一家航空仪表生产企业,当时的对外厂名为国营青云仪器厂(现航空工业青云)。为了真正做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建立自己的辅机厂势在必行。1956年11月,第二机械工业部航空工业局分党组做出《关于加强仪表、电器、附件工作的决定》,要求加快辅机厂的建设,以适应新机配套的发展需要。青云仪器厂和其他几家辅机厂也就应运而生了。

航空工业曙光:
  曙光电机厂(现航空工业曙光)厂址最初选在北京西直门外许家寺地区。由于原厂址地势低洼、厂房建筑标准低、厂区面积小等问题,1959年9月,上级决定将工厂新厂址选定在东郊牛王庙地区,建设的开工时间是1959年11月11日。在这块曾经一片荒芜的土地上,勤劳智慧的航空人用自己的劳动和汗水,建起了一座集科研、生产于一体,具有开发、生产多种高新技术型机电产品能力的大型企业,为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