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243期   20171221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生命工程”要用生命来捍卫

——记中国航发成发性能设计副总设计师卿四喜

本报通讯员 邓洁明

9月的阎良,多阴雨。难得的晴天是飞行的好时机。

“趁天气好,要赶着尽快飞完。冬天有雾霾,耽误不起。” |卿四喜又一次踏进了机舱。这是第几次登上这里的飞机,他已经记不清了。
作为中国航发成发的性能设计副总设计师、二级技术专家,卿四喜博士学历高,对航空发动机知识研究透彻,同时跟飞经验丰富,是外场跟飞团队的主心骨。春秋辗转,冬夏往复,跟飞团队的成员一批一批地来,又一批一批地回,彼此间结交了多少老熟人,又刷新了多少新面孔。只有他,始终坚守阵地,一副“我自岿然不动”的姿态。

发动机的试飞进度影响公司的科研进度,所以试飞任务艰巨而繁重。情况最好的时候,一个月飞了18个架次,但天气制约、飞机备件老旧等不确定性因素仍然直接影响飞行能否顺利进行,卿四喜肩上的任务依然沉甸甸的。在调整试飞的最后阶段,卿四喜80多岁的老父亲出了车祸,他着急得不得了,但心里又比谁都清楚,离了他,就会影响试飞进度。他只能带着满满的愧疚跟家里说:“任务一完成,我马上赶回家。”
跟飞并不是件轻松的差事,在地面的团队成员需要随时跟进任务进展、问题处理情况,还伴随着大量需要协调处理的工作。比如更换附件,需要协调试飞中心、试飞局、附件厂家,要随时跟机务、飞行员保持密切联系。在飞行过程中,如果发动机参数有波动,跟飞人员要全程跟进,查找和反馈问题产生的原因,迅速拿出解决方案并听取回复、执行方案,直到确认问题完全关闭。这些环节,卿四喜已经参与了无数次,而更多的是,随飞机在万米高空中疾驰,验证发动机性能。

试验飞机上搭载的是未成熟定型的发动机。登机跟飞人员验证发动机的性能,除了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十足的勇气。每次轻描淡写地讲起某次试飞登机人员全部牺牲的惨剧,卿四喜心里何尝不忐忑,他比任何人都感慨,比任何人都清楚飞行的风险。但踏进舱门,他依旧果敢坚定。

因为在他心里,“生命工程”就是要用生命来捍卫的。

挂载试验发动机的飞机即将退役,各种设备设施相对老旧。试飞时,卿四喜一上去就是4个小时。每一次飞机腾空而起,地面上的跟飞人员都朝着它挥手,目送它轻盈地钻进云里雾里,但机舱内的卿四喜却在忍受着震耳欲聋的噪音。因舱门密封性不好,飞行过程中,几乎整个机身都在唱摇滚乐,除了缺氧引发的窒息感,还让人腿脚酸软无力,胃里翻江倒海。但即便如此,他也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以防发动机参数有异样时,能及时同试飞员交流。身体的不适伴随着整个航程,一直忍受到飞行结束,看到试飞员回过头,伸出大拇指冲他微笑,卿四喜才安下心来。

相比其他单位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跟飞队伍,成发的团队只有四五个人。正是因为人少,每个人都必须抓好各自分工的事儿,更要注重相互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卿四喜总说,工作中一定要团结、认真,尽早完成试飞任务,安心回家。这就是成发外场跟飞团队的宗旨。

有卿四喜这位嘴严心慈的长辈在,团队成员总能团结一心,分工有序,合作默契。在大家眼里,卿四喜既坚持原则,又真实可爱。工作时,他有股执拗劲儿,一定要遵循规矩。因此,几乎所有人都因为他过于理性、没有“人情味儿”跟他“吵”过。而没有任务时,他思乡心切,偶尔也会叫上小伙子们一起品一口小酒,为餐桌上一盘有辣味儿的菜满心欢喜。他的房间总是大门敞开,热情地邀请大家去尝一尝自己腌渍的四川泡菜,舀一勺他从成都带去的四川辣椒面佐餐解馋。

“时间不多了,我们要抓紧。任务不能等,‘生命工程’要用生命去捍卫。”卿四喜拿着新一天的试飞任务,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