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636期   20210119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以忠诚奉献之姿 扬逐梦蓝天之帆

――航空工业航宇奋战“十三五”全力开创强军保军新局面

吴之明
  航空工业航宇作为国内唯一航空防护救生装备研制专业机构,在“十三五”期间,借国家发展航空战略产业和推进国有企业转型发展之机,在航空工业“一心、两融、三力、五化”新的发展战略引领下,坚持以“服务国防、保军强军”为已任,不仅实现了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安全协调发展,而且在防护救生空降空投专业领域已发展成产品种类齐全的系统级供应商;不仅完成了军品型号配套科研生产任务,而且在防护救生和空降空投专业领域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部分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等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较好地满足部队需求,推进了我军航空防护救生空降空投装备的现代化建设。
  全力加强条件建设为服务国防、保军强军“奠基”
“十三五”期间,公司积极推进固定资产投资由任务能力型向体系效能型转变,通过试验技术研发和技术改造等多种途径,推进批产、研发条件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集航空防护救生试验技术、空降空投试验技术、内饰系统试验技术研究及验证为一体的完整的试验验证体系。同时,推动了防护救生/空降空投、民机产业等设计仿真能力、加工与装配等能力建设。业已形成布局合理、流程优化、配置科学、响应快速、集试制和批生产于一体的制造体系,具备金属、非金属、纺织品、火工品、电子、特种加工等工艺门类齐全的制造能力。
  在产能建设方面,公司基于生产任务交付需要,长期在软件、硬件建设方面着力,随着2020年底航宇航空工业园军品区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可实现机加、热处理、表面处理、装配、物资、保障等部门在新区的集中,初步形成公司“四个一”的战略布局,极大地提高生产能力和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与此同时,完成了火工品新生产区、新生产线及配套设施建设并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火工品生产能力。筹建了弹射座椅大修生产线并通过机关审查,不仅提高了服务国防、满足保军强军要求,还拓展了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
  经过五年持续发力,公司初步搭建基于模型的研发设计、仿真、数据管理和基础支撑系统框架,形成了防护救生和空降空投的简单协同研制能力;初步实现从简单工况试验向初步的复杂条件下“人-机-环”系统试验的转型升级,建成了满足四代装备需求的研制生产试验能力。在生产保障方面,实现了由简单产品加工能力向成组化制造能力转变,解决了部分关键工序制造、座椅装配生产、在线检测、数字化管控等方面的问题。
  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为服务国防、保军强军“插翅”
“十三五”期间,公司以战略发展为牵引,坚持“以业务驱动信息化,以信息化助推业务”的信息化建设思路,围绕市场、研发、生产、售后和管理等业务板块开展信息化能力建设。全面推进了信息化系统建设和应用工作。
  通过PDM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电子出版物系统、CAPP系统、VPM系统、档案等系统建设,打通了产品设计阶段的产品模型的数字化传递通道,实现了基于PDM系统为核心的信息系统集成,通过信息集成,规范集成接口,规范数据交换格式,实现数据的自动交互,统一、集中的管理,确保了产品单一数据源,从而提高了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规范性,打通了各系统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了信息的高效利用。
  通过PDM二期和三维工艺系统等15个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开展了9个型号MBSE的试点工作,优化和完善了仿真手段,开展了MBD技术在座椅研发和工艺的应用,通过831个在研和批产产品的数据模型和BOM结构,标准件等资源库的数据整理和录入,启动了三维机加工艺、装配工艺和工装设计,保证数据源和设计工艺的技术平台统一,初步打通了以模型为载体的设计-工艺的数据通道,提高研发效率,保证了数据一致性。
  在市场营销方面,通过建立市场营销平台,实现销售合同管理、销售计划、客户管理、产品库房管理功能,打通市场订单-生产计划-产品入库-产品发货的信息化通道。
  在生产制造方面,实现了座椅、个体防护、伞、被动、火工品等产品计划下达模式、零组件/产品的库房管理、车间执行计划、工装管理、制造过程中不合格品等相关质量管理等管理和平台的统一,实现零件级投产计划-车间计划-工序计划-完工交库的闭环管理。
  在构建数字化车间上,通过DNC项目进行升级,实现车间物理设备的数字化互联和运行监控,并利用设计工艺平台与生产管控平台集成,初步实现产品三维模型及其数字量在车间的数字化应用。
  在项目管理方面。公司通过项目流程管理系统5年的广度和深度应用,统一了公司管理类计划的编制、审批、下发、调整、WBS分解、任务进度反馈等,范围覆盖公司科研、预研、技改、信息化、经营计划、专业计划和重点工作等管理类业务。
  与此同时,实现了物资库房系统的升级,通过与财务系统的底层集成,实现了财务报账的连接。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网报系统项目,实现以预算为导向的企业运营管控。通过建设质量管理系统、电子履历本管理系统和计量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质量体系相关过程的管理、电子履历本和计量器具管理和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完成了OA协同办公系统的整体升级,实现了与PDM系统等近10个系统单点登录和统一代办的信息化。
  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服务国防、保军强军“赋能”
“十三五”期间,为造就一支素质精良、能打硬仗的职工人才队伍,激发和释放职工潜能和活力,公司着力在职工队伍成长成才方面想办法、出实招:
  第一,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公司成立了由3位工程院院士领军的专业学术委员会,建立了中国科协授予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利用航空救生领域国际领先技术优势和拥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有利条件,每年招收若干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的硕士研究生,着力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同时,提高专业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培养复合型的创新人才队伍。
  第二,畅通人才成长渠道。公司制订并实施了人才发展战略实施规划,建立了员工“长、家、匠、非”职业发展通道,完善了公司各类人才成长成才的渠道和机制。为激发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纵向建立了核心人才选拔、培养和激励机制,使大批技术技能专家脱颖而出。同时,公司依托人力资源矩阵,确定岗位技能需求清单,面向全员按需开展岗位培训,并强化培训考核评估保证实效,推动职工岗位胜任能力不断提升。通过名师带高徒、职工技能大赛,助力技能人才崭露头角。打造攻坚型、传承型、学习型劳模工作室,促进劳模发挥榜样作用,带着创新创效。目前,公司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特级技术专家以及一大批科技、管理等骨干组成的2000人规模的创新人才库。
  第三,构建人才创新发展激励机制。公司在研发系统建立了项目管理运作模式,将技术人员薪酬与创新成果直接挂钩的分配机制。对重点型号岗位的科技人员实行特殊岗位津贴,设立学科带头人津贴,对研发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重奖。建立专家疗(休)养、立功授奖制度。
  聚焦主业主责在服务国防、保军强军中“增效”
“十三五”期间,公司聚焦防护救生空降空投核心主业,及时了解和掌握世界航空工业航空防护装备领域科技创新的脉搏,加强主动智能防护救生技术、智能综合化适坠救生/防护技术、自动弹射救生技术、防护救生系统数字化仿真与评估技术等前沿技术研究,推进核心技术开发与应用,不断满足现役各型战机救生装备的配装需求。
  公司依托航空防护救生和空降空投专业优势,积极推动技术链的横向拓展,不断突破固有列装领域,实现了服务领域从单一服务航空向服务“空、海、陆、天”全域拓展,形成了核心技术产业同根产品集合群。15年来,航宇研制的九个型号的弹射救生座椅共挽救了数十名飞行员的宝贵生命。航宇弹射救生座椅不仅实现了型号配套全覆盖,满足了我军航空武器装备现代化的需求,还成功出口了600余台套。
  在注重推进军用核心技术向民用拓展的同时,公司以掌握的民机座椅技术为基础,将民用航空座椅适坠性技术运用到军机上,推进军民技术互通融合,开创性地开展了中国被动救生专业的建设。相继开发出武装直升机的抗坠毁驾驶员座椅、运输类飞机驾驶员座椅、伞兵座椅、操作员座椅等,拓展了被动救生专业领域,完善了公司的救生专业。公司连续五年实现新品收入占比保持在35%以上水平,军用航空产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逐年上升,核心主业呈现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作为飞行员的最后一道生命防线,公司研制、生产的防护救生装备保持了救生包线内100%的救生成功率,为飞行员的生命安全提供了坚强的保障,军品质量与交付较好地满足了主机和部队等客户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