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635期   20210115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航空报国 创新常相伴

黄卫
  “人这一辈子,能持之以恒地干好一件事不容易。拿咱们制造行业的话来说,就是得有工匠精神,才能干成事儿。”一次采访中,关于“如何看待自己岗位”的话题时,我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如果非要说有所成就,我觉得是缘于梦想,始于实践,在榔头和锉刀中,我用踏实勤奋的脚步,用最简单朴实的方法,用创新开拓的思维成就了如今的一身真才实学,并且执着地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着……
  我是航空工业陕飞的一名普通钳工,平日爱“琢磨”,也爱“凑热闹”,车间里只要出现焊接、设备改造、技术革新等方面的问题,我总是会主动凑到跟前,认真听、详细记、不停问,有时候下班回到家还会动手整理归纳问题点。长年累月的积极参与,不懈努力,也为我积攒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人不理解,觉得我给自己找麻烦,但我却乐此不疲。在一次次“找麻烦”的过程中,不仅收获了新知识,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为以后技能攻关、改进创新打下了坚实基础。
  就拿运8、运9系列飞机环控系统大直径导管的焊接和加工方式来说,之前一直采用板料卷管然后手工焊接成整管,这种方式加工出的零件质量与操作者的经验有着密切关系,一旦劳动强度大极易造成产品质量波动。伴随着飞机任务量增大,用户对产品质量要求提高,这种手工加工的产品越来越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于是钳焊厂采购了一台筒体自动纵缝焊设备,用于提高导管焊接速度和质量。这可是当时公司最先进的焊接设备之一,学名叫“筒体自动纵缝焊机”,简称“纵缝焊”,用它加工导管产品,焊接速度快、产品质量稳定、焊缝均匀美观。最初大家争先恐后想实操,可试用过后便不再愿意触碰它,因为这个家伙对零件统一性及定位装夹要求非常高,整个航空系统内导管纵缝焊接制造并没有什么好办法,而且它耗费的生产准备时间太长,工装安装、零件定位,一通折腾下来,算算时间,竟然比手工焊接来得还要慢些。久而久之就无人问津,闲置了起来。因此,如何快速、精准地解决零件在纵缝焊机上的装夹、定位就成了该设备能否在导管焊接中得到运用的关键所在。
  彼时的我已是一名专家,看着身边这么个“宝贝疙瘩”闲置浪费实在觉得可惜。逮着工作空余时间,我就去设备前转悠,这里摸摸,那里看看,当时心里就一个念头,一定得把这台“纵缝焊”攻下来。于是,我主动和领导申请了这个攻坚项目,一头扎了进去。可“纵缝焊”哪是轻易就范的主儿?试加工过程中,先后出现了“焊枪无法对正”“材料重叠”“管子变形”等问题,我呢,也是见招拆招,彻底和这台“纵缝焊”杠上了:从开始的方案构建到方案实施、问题解决,我和我的团队成员们全身心投入其中,立志尽快解决好对正问题、材料重叠或间隙过大问题、变形问题,以确保零件快速精准装夹定位。
  工装设备对接状态不明确时,我脑中也曾晃过种种念头:“万一和工装对接时损坏了怎么办?万一攻坚不成功咋办?揽下这活儿究竟值不值?”可我转念一想,“创新项目本就存在未知风险,如果专家都不愿意去尝试,还提什么创新创效?”坚定信心后我们再一次核实工装,全面检查各项指标,工装状态达标确认无误后才小心翼翼地进行设备对接调试,期间遭遇了故障、焊接、复查、焊接、再对接调试等等……最终,对接后状态完美达到预期效果。
  解决装夹定位问题时,我采用“新增一套龙门悬臂芯轴,在芯轴上增加三组支撑滚轮”等技术方案,运用“头脑风暴”大胆创新,摒弃“焊枪移动”传统焊接模式,设计出一套独立的自动导正、送料装置,与现有焊接设备联动,改变原有焊接运动方式,让焊枪不动,导管相对焊枪运动。既自动完成导管对缝及定位,又同时实现自动送料,达到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目的,最终使送料、校正装置日趋合理、完善,解决了纵缝焊机装夹定位技术难题,实现了对薄壁、长、小直径导管零件高效率、高质量的焊接。如今,这台曾经闲置的“纵缝焊”完全焕发“青春”,由多人操作变为一人操作,管径大小实现数字化调整高效、精准,加工时间由原来30分钟降为5分钟,加工效率提升了6倍以上。
  然而,“贪心”的我仍然觉得不够,有没有一套更为完善的辅助系统,可以让这台“纵缝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控操作自动化焊接生产呢?我们乘胜追击,在数控编程和电气化辅助系统上想办法,设计出一套数控编程和电气化辅助系统,使“纵缝焊”工装数控化,从而让自动焊质量和效率得到质的飞跃,加工效率提升了18倍以上,一年仅人工费节约达50万左右。如今,这台机器成了焊接班的宝贝疙瘩,这项技术成果也成功填补了航空制造行业薄壁、长、小直径导管零件自动焊接方面的空白。
  创新永无止境。于我而言,以身作则,勇于实践,做好本职工作之余更要敢干事、能干事,用所学为国家、为军队提供高质量的航空利器,为祖国航空事业建设添砖加瓦才是当下最应该坚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