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635期   20210115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回首往事 不忘初心


赖元朝
  人的一生要经历许多事情,当回首往事时,能记得住的都是刻骨铭心。
  记得歼20首飞日,在试飞现场一架黑色涂装的歼20停在前方跑道上,试飞员登上飞机,飞机慢慢滑向起飞线。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只见飞机经过短暂滑跑,突然昂起头,腾空而起,冲向云霄。歼20首飞圆满成功。令人激动的一幕深深刻进我的脑海,永远不会忘记。那天我想起歼10飞机首飞——23年前的1998年3月23日,当时我正在北京出差开会,没能参加首飞仪式,一直都非常遗憾。有幸能够参加歼20飞机的首飞式,对几个月后即将退休的我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为了那一天,我们等了太久。
  多年前,从西工大空气动力学专业毕业,我来到航空工业成都所,正赶上歼9飞机的初步设计工作。这是成都所成立后迎来的第一个型号项目。全所上下热情高涨,全力以赴。可是正当我们准备好好大干一场时,项目突然下马了。我们理解当时国家遇到了暂时的困难,在那之后成都所也度过了几年艰难的日子。
  1985年经过层层选拔和考试,我被国家教委选送到当时的西德学习。出国之前成都所已经接受了歼10飞机的型号研制任务。在国外学习期满后,朋友和同学劝我留下,国外教授也一再挽留,当时确实有很多机会可以留在国外。但为了能够参加歼10飞机的设计工作,我放弃了在德国继续深造的机会,按时回到了祖国。之所以回国,和幼年的记忆也有一定关系。当时我在沈阳111厂上幼儿园,有一天,坐着父亲的自行车,我们来到111厂义务劳动的活动现场。那天艳阳高照,眼前的工地彩旗飘扬,高音喇叭播放着高亢的音乐,人们热情高涨地投入到义务劳动中。后来我知道了,那时正是中国航空工业的初创时期,在苏联专家的援助下,大批有识之士投身于中国航空工业的建设中,为一张白纸的中国航空工业描画着未来。那个晴朗的日子,那代人对建设祖国的热情深深地印在脑海中。那个时代的遥远记忆,像一根线拉着我,让我踏上了回国的路。
  回国后,我就加入到歼10飞机的设计工作。虽然从事的是普普通通的技术工作,但是觉得十分有意义。当时的工作条件与现在相比非常艰苦,没有空调、没有暖气;我们只有微薄的一点工资,没有奖金、没有补贴;加班是我们的家常便饭,没有旅游、没有度假;那个时候出差是个苦差事,经常坐硬板凳,没有卧铺、没有飞机。记得有一年夏天出差西安,大雨导致山洪暴发,冲毁了宝成铁路,被困西安半个月,我最后不得不挤上满载的公共汽车,翻山越岭回到成都。
  回国以后虽然遇到了一些不顺心的事,可是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和我
  同时出国的人,后来有些调离了成都所,去了更加有“前途”的单位。但是我一直没有离开,从来没有考虑过离开航空工业,直到退休。
  经过几代航空人的不懈奋斗,如今我们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航空工业体系。我们的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孱弱到壮大,从飞机修理到仿制,从型号自行设计到创新发展繁荣,与共和国一起发展壮大。如今我们可以进行歼击机、轰炸机、运输机、无人机研制……囊括了几乎所有门类飞行器的设计、生产和制造。
  70年的时光匆匆而去,在那个航空工业初创时期激情澎湃的年代里,那些曾经奋斗过的人如今很多都已离我们而去,我们将会永远铭记他们,也记住了1951年4月17日。新一代的中国航空人已经成长起来,他们接过老一辈的事业,完成了老一辈航空人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
  作为航空工业的同龄人,在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70年之际,我想说:中国航空工业曾经创造了光荣的过去,未来必将更加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