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204期   20170914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着力创新体制机制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航空工业五年体制机制改革回顾

2016年10月19日,中国航空研究院组建大会暨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

2016年7月,中国航空工业召开党组扩大会,传达学习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精神。

2015年3月31日,中国航空工业中航联创平台“爱创客”正式上线。

2016年10月,中国航空工业举办“瘦身健体、提质增效”专项督导检查工作汇报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加紧出台,改革重大举措陆续实施,改革成效不断显现,有力推进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国企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面对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表述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均提出要“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五年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国企改革的总体要求,自2013年12月22日成立了以集团公司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集团公司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集团深化改革和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工作进行顶层谋划和组织领导。集团公司先后出台了《关于以非航空企业为试点深化和加速中航工业企业改革的决定》(航空党组〔2014〕66号)《中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党组关于加速科技创新的决定》(航空党组〔2014〕75号)《中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党组关于加快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决定》(航空党组〔2016〕51号)《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决定》(航空党组〔2017〕55号)等文件,制订了集团深化改革、瘦身健体的顶层方案和系列文件。围绕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砥砺奋进,敢于碰硬,着眼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布局结构不合理、资产经营效率低、管理链条过长等问题,着笔于国有企业关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改革方针,着力于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着意于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服务于国家战略,践行“航空报国”的使命和责任,以勇于担当、敢于碰硬的决心信心,系统推进了集团公司各项改革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着力体制机制创新,

重构军品管理体系,打造高效集团总部

集团公司顺应军队装备管理体制变革,提高武器装备保障能力,加快从装备供应商转变为战斗力供应商,在充分研究论证、反复听取军队用户意见的基础上,实施了军品管理模式改革。按照集团公司负总责、分级授权落实责任的管理原则,合理配置全集团军品管理资源,构建组织严密、责任清晰、管理高效的扁平化军品管理模式。将相关军品业务职能进行整合,组建新的防务工程部,裁撤中航工业装备公司,主机厂所等由总部直接管理,精简了机构和人员。通过改革,补齐了在装备规划论证、体系化发展、技术标准等方面的短板,强化了军品全过程统筹决策协调管理,契合了装备全价值链、全寿命周期管理规律,强化了与军方用户的衔接,及时有效地响应军方用户需求。

着眼于打造精简高效、管理顺畅、管控有力的集团总部,进一步明确集团总部核心职能,重新界定总部部门职能,按照优化职能、精简数量、分级管理、突出主业、加强协调的思路进行调整,突出总部党的建设、战略管控、资源配置、创新驱动、主业运营、资本运作、风险管控等核心职能,对其他部门职能进行优化整合。理顺总部管理关系,实行部门领导负责制。精简机构和人员,严格定岗定编定员,大幅压缩集团总部和管理部门领导职数、编制规模、提高管理效能。总部部门数量从15个调减为12个,减少20%;项目办和管理办公室数量从26个调减为15个,减少42%;处室数量由60个调减为50个,减少16%。人员从460人核减为292人,减少约36%。总部机构改革有利于相关管理职能的集中统筹,有利于提高总部决策和运行效率,有利于聚焦主业发展,有利于对接市场和客户需求。

(下转二版)(上接一版)

二、着力体制机制创新,

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

(一)有进有退,着力聚焦航空主业

航空工业认真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企分类改革精神,坚持航空报国的初心,集中有限资源发展主业,进一步优化业务布局结构。2016年底,国务院国资委考核的核心主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50.4%,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

强化主业管理,集团公司明确“军航与防务、民用航空、工业制造、现代服务业”四大业务领域,重新核定直属单位主业,推动资源整合与业务重组,将二级直属公司数量由17家裁并为12家,收窄管理幅度,提高管控效率。针对核心主业军品,撤减中间管理层级,实现管理架构扁平化。整合通用航空业务,加快通航产业发展。落实国家战略,集团研究制订了《关于加快通用航空产业市场化发展的决定》,整合通用航空资源,将负责支线航空、水上飞机运营的幸福航空控股公司整体并入通飞公司,促进通航制造与航空运营相辅相成,打造国家通航产业领军企业。

坚决退出非主业,通过出售转让、破产清算及注销等方式减少非主业单位,完成林业及地产主体业务退出,共涉及资产660多亿元,累计减少营业收入130多亿元,同时加快推动船舶、客车、钾肥、煤炭、一般性贸易等非主营业务退出。

下一步,航空工业将牢固树立“坚守航空工业制高点、支撑大国强军战略”的战略观,“主业强则航空强、航空强则产业兴”的业绩观,进一步强化主业管理,集中精力、集中资源做强做优做大航空主业;同时,以“三同”(与航空技术同源、产业同根、价值同向)为原则,按照“三高”(高端装备项目规模化、高新技术项目产业化、高附加值项目服务化)方向有序发展民品产业,促进军民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二)灭“三无”、去“僵尸”,加大力度瘦身健体

近年来,航空工业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央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的战略部署,根据自身重点和难点,梳理形成灭“三无”、去“僵尸”、缩层级、减户数、控两金、清亏损、降负债等七项重点任务,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工作的命令》(总经理7号令),将工作任务逐项逐年分解到法人单位,明确时间节点,明确责任主体。完成12家僵尸及特困企业处置;最高产权层级从11级压缩到7级;法人户数减少280余户;亏损户数减少27.7%,亏损额下降21.2%。

根据整体工作安排,到2017年底,航空工业计划完成全部“三无”企业的灭减任务。航空工业控股(控制)企业的管理层级减到6级,法人层级减到6级。“去僵尸”进一步落实分类分批处置的工作要求,工作同步推进、成效分批显现,计划继续完成27家,占三年全部任务的近50%。同时,继续推进“压两金、清亏损、降负债”等专项工作,降低集团公司财务成本,提质增效。截至6月底,已完成消减户数149户,完成全年任务45%;141家单位签订“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协议349项,合同签订率超过61%。强化过程管控、督导考核,结合监事会办公室的工作安排,对各直属单位和直属业务单位开展不定期的督导工作,促进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确保按既定目标全面完成任务。

(三)主动融合、抢占位势,积极推动军民融合

航空工业党组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树立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决定》系统提出航空工业军民融合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实现路径,允许先行先试,鼓励协同发展,倡导开放合作。

2017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今年年初,合肥江航被国家发改委列入三家军工混改试点企业之一。除此之外,集团公司选取以航空机电系统为主业的机电系统公司、以战斗机为主业的沈飞公司两家直属二级公司,以航空救生系统为主业的宏光公司、以精密铸造为主业的安吉公司两家三级公司等单位,进行集团内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工作。几家试点企业分别从事航空主机、分系统及零配件生产,经营情况有好有坏,在各个层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推动试点企业的改革,试出国有军工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而有的放矢地寻求解决措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推动军民融合科学健康发展。在试点中,向民营和民口单位放开军用航空零部件和一般配套的产权、产业和产业链,把有限的资源聚焦到研发、设计、总装、试飞、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和环节,构建和谐共生、开放共享、协作创新的航空供应链体系。贵飞公司主动改革创新,吸引各类资源,构建贵飞工业联合体,打造军民融合科研生产工业协作平台。

今后,航空工业将以《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决定》为纲要,根据集团公司深化改革和具体业务推进情况,分批次提出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具体项目,成熟一批,发布一批,加快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同时,持续推进军品项目开放,3级以下企业的非核心零组件级配套产品面向全社会开放,2018年后将不再核批新增零组件级独资能力建设投资、融资计划申请。到2020年,全集团要实现三个“70%”:军品一般制造能力社会化配套率达到70%,军民融合产业收入占比达到70%,集团公司资产证券化率达到70%。

(四)搭平台、建生态,推进创新创业

航空工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双创”“互联网+”战略部署,发挥高科技产业优势,按照“搭平台、建生态、走出去、引进来”发展思路,以“创新创业+军民融合”为目标,积极探索推进“双创”工作,构建面向全社会的开放式生态体系,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是重点打造我国首个大型产业互联创新创业平台——中航联创平台“爱创客”,并于2015年3月31日正式上线运行。广泛吸收社会资本投入中航联创项目。依托中航联创平台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创业金融,努力实现央企优质技术资源与创新创业大众有效对接。

二是自筹资金设立创新基金强化自主创新。中国航空工业成立以来,自筹资金设立技术创新基金,重点资助三类技术创新项目:能够提升核心竞争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高新技术项目;具有竞争力的军、民品研发项目;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基础性、前沿性和探索性研究项目。同时,在相关院校实施“航空工业产学研合作创新工程”,大力资助基础前沿项目、新技术开发项目、瓶颈类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等。正在孵化项目近百个,落地后将产生直接科技与经济成果,新增就业岗位数万个。例如:通过转化应用无人机电控技术,成功研发出国内首台智能挖掘机,打破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新型助力助行外骨骼机器人项目已获千万元投资,并已申请五项专利,在医疗康复、助老助残、单兵增强等军民细分市场潜力较大,预计5年内实现收入3亿元以上,创造1000余个就业岗位;正在孵化的虚拟现实(VR)眼镜、VR航空游戏以及VR航空训练等项目,可同时应用于军事训练和大众教育、娱乐领域,具有上百亿元规模的潜在市场。

目前,航空工业“双创”已基本实现“搭平台、建生态”的第一步目标。至今已经举办四届“中航工业杯”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联创杯”全国高校创新创业大赛、首届“未来直升机”众创设计大赛、连续四年举办“科技月”系列主题活动。今后,将继续深入推进,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拓展建立面向整个工业科技领域生态圈,汇聚50万项创新资源,向5万家创新团队、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建设完善20个区域“双创”基地,联合培育100家高科技公司,实现“融大众、共创业”的第二步目标。再用两到三年时间,拓展建立面向全球的“双创”网络,到“十三五”末,实现“抓产业、建集群”的第三步目标,为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为国家“双创”战略全面落实做出更大贡献。

三、着力体制机制创新,

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激发企业活力和人才积极性

(一)界定功能,划分类别,推进企业分类改革

航空工业成立以来,一直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特殊业务和竞争性业务板块已实现有效分离,按照专业化和功能定位将所属企事业单位划分至不同的直属(板块)单位。对所属子公司进行了功能界定与划分类别,根据主业实际,划分为三类,功能类(使命类)、商业类(一般商业类)和混合类(军民融合类),实现分类改革、分类发展。以考核为指挥棒,引导各类企业明确改革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对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承担集团公司型号任务的单位作为考核一类单位,着重考核重点型号科研生产任务的完成和经济质量效益。对主业面向市场竞争的单位作为考核二类单位,重点考核经济质量效益。对主业以提供行业服务、公共产品为主要目标的单位作为考核三类单位,重点考核科技创新和重点任务的完成。根据各单位经营性质、发展阶段、功能定位和管理短板,出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直属单位及直属业务单位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直属单位及直属业务单位经营业绩考核实施方案》,实施有针对性的差异化考核。

在集团公司前期专业化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各专业板块内部企事业单位的科研资源,按照专业定位和战略协同原则,组建新的中国航空研究院和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加强航空基础前沿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支持航空高端制造业发展。积极探索推进军工科研院所分类改革,目前已经完成军工科研院所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上报,首批转制单位的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二)完善制度机制,建立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2013年航空工业作为中央企业独资董事会改革试点,开展了建设规范董事会工作。目前集团公司已构建了董事会及专门委员会,确立了董事会—管委会—经理层的决策层级,完善了制度体系,开展了规范有效运作。子公司全部实行了公司制改制。在子公司及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设中,加强专职董监事配备调整,在子公司建立了董事长兼党委书记、法人代表,董事会构成以外部董事为多数的法人治理结构,在组织机构上实现了董事会的决策权与经营层的经营权分离,集团总部以子公司章程为抓手,严格规范重大事项决策流程,完善相关制度和工作机制,探索开展了落实子公司董事会依法行使重大决策、选人用人、薪酬分配等权利,初步构建起了公司治理体系,进一步建立完善外派监事制度。

今年下半年,集团公司将重点推进公司制改制工作和军工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工作,探索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特别是选人用人、薪酬分配等体制机制方面,推动治理结构规范运行。

(三)精兵简政、切实推进三项制度改革

自2015年以来,集团公司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劳动用工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薪酬分配管理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收入分配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推进劳动用工和薪酬分配改革。2016年用工增幅首次实现下降0.72%,清退非必须返聘员工5000余人;2017年上半年,从业人员同比下降1.1%,同比减少5200人。完善工资总额预算管理,修订经营者年薪制办法,理顺薪酬分配关系,对200多名薪酬过高的高管人员实施降薪,薪酬最高下调幅度达66%。

为深入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加快出实招、见实效,航空工业研究出台了《关于认真落实“二十字”标准,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队伍建设的决定》(航空党组〔2017〕65号)和《关于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进一步加强集团公司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航空党组〔2017〕66号),畅通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改革人才评价方式、完善绩效考核体系。研究出台《航空工业中长期激励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完善技术、管理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政策,推动核心管理技术人才与企业“贴身经营”,根据单位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激励工具,将有限的激励资源向核心骨干人员倾斜、向价值创造者倾斜。

今后,航空工业将继续围绕“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高能低”开展系列工作,推进管理人员能上能下。明确“下”的标准,在政治思想、绩效任务、能力状态、考核评价、纪律问责等方面不符合要求的,视情况进行降职或免职。畅通“下”的通道,综合分析干部的德才表现、业绩贡献,依实际工作需要安排相应职务。完善“下”的机制,规范“下”的流程,定期掌握干部退出后的工作情况,对在新岗位成绩突出、符合任职条件的干部,可重新提拔任用,真正形成能上能下的长效机制。

推动员工能进能出。严把入口关,增强懂人、识人、用人能力,进一步增加人才选用的公开透明,确保优秀、合适的人才加盟航空工业。对年度考核结果不合格的,予以谈话提醒或调整工作岗位;连续两年不合格的,调离本职岗位,进行再就业培训或劝其退出。

推动薪酬能高能低。推进高级管理人才“去行政化”,逐渐淡化级别和职务待遇,突出权责利相统一的高管薪酬。普通员工实行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绩效工资分配模式,构建新的公司治理架构下股东价值和员工报酬的良性互动机制。平衡现实经营环境差异,导入薪酬的市场竞争力理念,引入经营难度系数修正利润比例,使绩效工资分配更合理地反映价值创造。

四、着力体制机制创新,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一)用党的建设保障改革发展

航空工业一直以来全面贯彻从严治党要求,用党的建设引领保障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着力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为改革把好方向、为发展打牢根基。全国国企党建会召开以来,航空工业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大力加强全行业党的建设。

创新探索党的建设与现代企业制度相统一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将党建工作总体要求纳入公司章程,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地位。确立集团党组在公司的领导核心、政治核心地位、作用和职责权限。为保证董事会、党组织、经理层的工作有效衔接、形成合力,在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创新性的设立了管理委员会,党组成员全部进入管理委员会,形成了董事会—管委会—经理层的决策层级;提交董事会的议案,要经管理委员会审议,为党组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提供了制度保证。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提出并实行“党组织民主选人,管理者高效用人”的做法,坚持和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使得党委(党组)与董事会人员有较大重合度,在公司治理中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158家所属二三级公司制企业已全部实现“董事长、党组织书记、法定代表人由一人担任,总经理分设”模式,确保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提升了公司治理水平。在管理规模较大且由党组织书记兼任董事长的法人单位,设置1~2名专职党组织副书记,协助主要领导抓好企业党建,确保管党治党责任落实。

落实从严管理干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完善干部管理制度体系,严格执行选人用人制度、标准和程序,履行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等基本程序不走样。严格执行干部提拔审查核实机制,坚决执行“四凡四必”。将廉洁“背书”纳入到选拔任用工作程序中,切实把好人选廉洁关,防止“带病提拔”。强化正风肃纪。从严推进管党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推进标本兼治,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向纵深发展。特别是2015年以来,集团积极开展专项巡视,深入推进从严治党,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着力从思想上、管理上、制度上全面建设,建立了党建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和具体实施办法。为适应党建工作新形势和新要求,集团公司党组提出构建“1122”党建工作体系对党建工作进行系统设计,实现全流程闭环管控,提升工作科学化水平。

后续,航空工业将以推进“1122”党建工作体系为抓手,坚决促进党建与企业治理相统一,持续推进从严治党管党落地落实,抓深抓实干部人才工作,推动党建工作迈上新水平。

(二)多措并举,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国有资产增值,是航空工业的责任,也是航空工业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集团公司在加强国资监管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推动监管机制制度化。集团公司2013年成立了董事会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制定了议事规则,明确了工作职责,自2014年起建立集团公司年度全面风险管理报告和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制度,2016年出台集团公司审计问责实施细则,2017年建立了审计部门工作重要信息报告机制。

落实总法律顾问制度。经过多年的努力,集团公司的直属单位和重点单位的总法律顾问基本配备到位,部分单位在公司章程中明确总法律顾问作为高级管理人员的地位,充分发挥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从机制和流程上强化其对重大决策的审核把关。

探索开展境外审计,加强境外资产管理。2016年在幸福控股离任审计中延伸审计了其下属单位幸福航空香港公司,2017年进一步明确了集团公司要加强境外审计的工作思路,在总部直接开展的中航国际离任审计中,选取中航国际美国公司和香港公司探索开展境外审计,同时部署相关直属单位2017年开展所属境外单位审计工作。明确要求境外单位必须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范围,并在年度全面风险管理报告中要报送境外单位风险评估、发生的重大风险事件、采取的风险应对措施等情况。

经过近几年努力,航空工业扎实开展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工作,大刀阔斧推进改革发展,改革成效逐渐显现,航空工业主业更加集中突出,机构更加精简精干,管理更加高效顺畅,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2017年上半年,航空工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552亿元,同比增长4.1%,完成年度预算目标的40.8%,收入规模在军工集团中排名第二。利润总额78.3亿元,同比增长9.5%,完成年度预算目标的48.3%。总体上看,十八大以来,尽管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但航空工业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呈现出收入稳步增长、效益稳步改善、成本稳步下降、经济质量稳步提升、风险总体可控的良好局面。

下半年,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航空工业将坚决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国务院国资委的工作要求,稳步推进深化改革各项工作,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强军梦、航空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航空工业资本管理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