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367期   20181108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航空工业参加首届进博会 中央企业国际合作论坛 并举行重点项目签约仪式

本报讯 11月6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 期间,国务院国资委以“深化合作、扩大开放,以贸易畅通促企业发展”为主题,主办了中央企业国际合作论坛,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在进博会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精神, 推动中央企业与国内外企业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创未来。论坛分为嘉宾致辞、中外企业家对话、见证签约三个单元。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李勇、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出席论坛并分别致辞。中央企业交易团团长、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沈莹主持论坛。中外政府、企业、媒体近900人出席本次论坛,其中50余家外国企业派出200多人。航空工业进口博览会交易团团长、总工程师卢广山代表集团公司出席论坛,航空工业国际事务部、中航国际有关领导参加论坛。

肖亚庆表示,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深刻阐述了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中国主张,宣布了进一步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表明了新时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不停顿、全面扩大开放不止步的鲜明立场,彰显了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和担当,中央企业要带头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要求,努力在全面扩大开放中创建一流、作出表率。

肖亚庆强调,要以进博会为契机,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高水平融入全球经济, 与各国企业一道,共同开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要在共建“一带一路”方面深化合作,进一步加强与沿线各国政府和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装备制造和产能合作、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合作,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合作格局。要在改革发展方面深化合作,欢迎国内、国外各类所有制企业积极参与中央企业改革, 探索各类所有制经济深度合作的路径与模式,更多分享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要在贸易往来方面深化合作,支持中央企业进一步扩大进口, 支持中央企业与各国企业以市场化方式相互融入彼此产业链、价值链, 努力满足日益增长的中国市场需求, 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在长效机制方面深化合作,支持中央企业搭建更多交流平台,与国际同行企业不断增进理解和互信,共同谋划长期合作的思路和举措,建立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充分释放合作潜能,不断扩大发展成果。

作为该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随后进行的中央企业集中签约活动中,航空工业举行了重点进口采购项目签约仪式,围绕高端装备、液晶/微电子、民用航空等重点领域, 组织有关企业与多家外国供应商签署了一系列采购协议和合同。

(下转四版)(上接一版)

卢广山在签约仪式致辞中表示,习近平主席发表的主旨演讲中强调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性世界经济,表明了中国持续扩大开放的坚定主张,发出了新时代开放合作发展倡议。中国航空工业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主业发展,推动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有效提升。此次通过一系列重点采购项目签约,我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开放合作,巩固和加强航空工业与国外合作伙伴的友好合作关系,积极推动实现双方互利共赢。我们将通过深入开展供给侧改革,大力推进转型升级,支撑航空主业跨越发展,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加快集团公司国际化发展。

中国航空工业是最早响应国家改革开放号召,对外实施开放的行业之一,多年来一直大力推进对外开放,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通过商品进口、技术引进、合资合作等方式开展对外合作,特别是集团公司2008年重组成立以来,进口金额逐年上升,进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进口对于支持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签约仪式上,中航国际航空发展有限公司作为航空工业交易团采购航空高端智能设备进口签约商,与瑞士斯德拉格公司、法国Fives公司、西班牙Aritex公司等来自5个国家及地区的参展商及签约商签署了一系列进口采购合同。作为航空工业进口设备的主渠道,中航国际航空发展有限公司助力我国航空事业的稳步发展、用支持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实际行动,体现了新时代航空工业对外开放的决心、信心。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航空工业旗下电子信息板块高科技企业,与5家国外合作企业签署了采购合同,签约金额也成为航空工业此次进博会所属企业单家最高额。作为中国显示国家竞争力的代表,天马以技术和市场为驱动,积极调整产品策略,经过多年的积淀和发展,已逐步成为全球中小尺寸面板的领先者和显示行业全球化整合的推动者。

中航国际及下属企业分别与航空工业哈飞、沈飞国际等单位签署了民用航空标准件供应链集成服务合作协议。中航国际及下属企业为中国的航空制造提供包括采购、库存管理、产线配送在内的航空标准件供应链集成服务解决方案。通过应用国际先进水平的供应链模式,项目实施可有效保障均衡生产,提升供应链效率,显著减少库存占用,降低包括仓储、管理、人员、质量在内的综合成本,结合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实现供应链“三流合一”及动态检测,协同创造价值实现合作共赢。 (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