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354期   20181009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激情成飞 星光闪耀

传承工匠精神 打造技能创新团队

——记航空工业成飞张川技能大师工作室

本报通讯员 易拔群 卢月

航空工业成飞“张川技能大师(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09年。工作室依托航空武器装备研制需求,由全国技术能手、航空工业特级技能专家张川牵头,突破传统产业技术工人岗位技能职责,探索专业院校与技能大师工作室共建融合模式,以构建适应新时期航空制造技术发展的知识型、创新型、专家型“三型”技能人才队伍为目标,积极助力航空武器装备大型数控件制造攻关。工作室屡克超大型、高精度、难加工航空结构件超高精度关键尺寸数控加工技术瓶颈,不断推进数控加工技能创新,为推进航空武器装备发展做出了贡献。工作室2014年、2015年分别获得成都市、四川省“张川技能大师工作室”授牌。

主动请缨 勇担重任

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成飞正在加工的后机身整体铝合金超大框遇到了一系列难题——切削参数需实时调整,刀具状态靠人工监控,零件变形要随时校正……

时间不等人,交付节点迫在眉睫。技术厂长现场督战,带领技术人员、保障人员随时配合,现场设备24小时三班倒作业。27米机床上,主动请缨的主操作人员张川挥汗如雨,饿了,吃两口盒饭,累了,就在机床旁边的行军床上打个盹。他当时年仅23岁,已经是公司青工技能比武数控铣的第一名。关键时刻显身手!预期一个月的大框,硬是让这个意志坚定、技术过硬的年轻人,在不到10天的时间内顺利完成精加工任务。不久之后,该整体框顺利装上飞机,在场的专家都竖起大拇指,纷纷称赞,认为该零件体积最大,且技术复杂、加工难度大,当之无愧为该型飞机的“第一框”。

团队协作 技术提升

“一代产品带来一代技术,成就一代人才”,多年的现场积累,让张川逐渐成长为成飞数控操作领域的首席技师。2009年,数控厂成立以张川为核心的“技师带头人工作室”团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的协同以及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标准化作业体系构建的工作:国内首创“多点定位校对与对称欠定位卸荷装夹法”“桥式数控设备动态精度检查法与系统参数补偿法”“回转平台象限分精度原点补偿法”,高质量、高效率创造着航空装备制造瓶颈攻关的奇迹;他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完成《钛合金整体模锻框精细化与可视化作业》《钛合金加工技术指南》《专业厂数控设备操作标准模式的建立与实施》等10余项具有生产指导意义的技能技术创新报告,多项创新成果及专利发明填补国内该领域空白。

在一型飞机研制的关键时刻,整体框加工又遇到了难题,相比10年前的“第一框”,此次材料变成了钛合金,体积增加了很多,国内数控加工没有任何经验可循,传统的加工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精度、进度等多方面的要求,可以说难度增加了数倍以上。这时候,以张川为首的技师团队成立了攻关小组,从变形控制、冷却方式、刀具优化、参数调整等方面入手,制定了标准化操作手册,将精益制造理念引入了精细化排产。通过一周的持续努力,他们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同时,团队进行了经验总结和成果固化,并在专业厂范围内进行了推广应用,整机近千项零件的加工过程中未发生一起因技能操作造成的质量问题。这种勇挑重担、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正是“第一框”精神的传承。

传承工匠精神 收获累累硕果

近20年的时间里,张川和他的团队凭借着锐意进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攻关,也收获了累累硕果。张川获评“全国技术能手”、航空工业“特级技能专家”、“天府工匠”称号,还被特聘为国防邮电工会工匠学院讲师参与教学。以他领军的工作室2014年、2015年分获成都市、四川省“张川技能大师工作室”授牌。目前工作室汇聚了全国技术能手4人、航空工业特级技能专家6人、四川省技术能手2人,共获得省部级以上成果15项、申报专利27项、制定行业标准1项、企业级标准77项,累计培养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98人,夺得各类技能比武奖项20余项。

从个人的努力,到团队的奋斗,再到今天以工作室模式的推进,张川和他的技能大师工作室以“工匠精神”为牵引,从点到面推动着成飞数控加工技术的进步,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国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