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353期   20180929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新舟,“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名片

2005年2架“新舟”60飞机出口津巴布韦,这是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按国际适航标准制造的民航飞机首次出口国外。

旅客登机。

老挝航空的“新舟”60飞机。

“新舟”60飞机在厄立特里亚。

“新舟”60飞机在尼泊尔。

本报通讯员 王莹

“改善民生,方便出行,四海一家, 命运共通”。这16个字勾勒出了“新舟”60飞机十二年间在国内外支线航空运营中对初心始终如一的坚守。作为我国第一款走出国门并实现规模化运营的国产民机,早在2004年,“新舟”60就开始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前瞻的战略眼光与当下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不仅是自然规律,也是市场规律。

如果说2004年的“走出去”,还只是作为产品打开国外市场的营销策略而尚不具备更完整的战略布局,那么经过12年在国际市场上的历练与逐步成长,航空工业以“新舟”60飞机为平台,建立并完善了自身体系建设。在为国外近20家客户的运营进行服务保障、改善出行条件的同时,更难能可贵的是帮助“一带一路”部分沿线国家培养了各类民航人才、建立起独立的适航体系。在这些地区,依靠“新舟”的飞翔,实现了从打开空中通途到人心相通,让“新舟”成为“一带一路”上代表着中国态度、中国服务的名片。

从“海外破冰”到“空中丝路”

2000年6月, 对于刚刚取得型号合格证的“新舟”飞机来说, 市场、用户、飞机交付……一切都还是“零”!当时还不了解的领域里有大片空白。面对如何发展中国民用飞机、为“新舟”60找到市场这些问题,在经过周密研究后,中国航空工业确定了“局部突破,以外促内、全球拓展”的销售思路;2004年,“新舟”60飞机首先在津巴布韦“破冰”,实现了“零”的突破。

从“零”到“贰”,不仅是量变, 更是质的突破——至此,中国也加入到全球民用飞机市场的激烈角逐中。虽然尚在艰难起步阶段,但蓄势待发的劲头激励着所有参与“新舟”项目的研制人员。

“中国制造”的血缘连通着强大的力量。航空工业迅速整合营销资源,“新舟”60飞机逐渐打开了非洲、亚洲、南美洲、大洋洲市场,海外用户增加至17个。尤其是在800千米以下的航线占比55%的非洲,“新舟”60飞机不但发挥出产品的性能优势,使运营的国家“天上有飞机”,还落实到“地面有服务”“人员有培训”中,在保障安全运营的同时帮助客户不断成长, 开通的“空中丝路”更成为当地民众出行、经济发展的有力推手。

如果说走进国际市场给予了“新舟”60飞机广阔的舞台与发展空间, 那么航空工业将扶持用户成长与自身发展紧密相连的胸襟则是“新舟”60飞机迅速开拓国外市场的内在张力。在非洲、亚洲、南美洲、大洋洲等运营区域,航空工业西飞民机都积极根据用户需求、运营地域特点等,一方面在飞行、维护维修、管理等各方面持续扶持用户,使其迅速拥有安全运营与保障飞机的能力;另一方面全力保障航线运营,满足当地民众的出行需求,在不同区域开辟特色鲜明的航线:在刚果(布),“新舟”60飞机开辟了跨越雨林的“空中快线”;在玻利维亚,解决了“新舟”60飞机高原运营、远程客户支持等难题,保障了飞机的持续运营;在老挝,“新舟”60飞机开辟了多条国内外航线,单日最长飞行10.5小时,最多起落10架次……

2017年,“新舟”飞机取得客运量突破千万人次的成绩,其中在国外运送550万人次。这个数据不但成为“新舟”飞机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也是航空工业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最好的注释。

从“中国产品”到“中国标准”

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一带一路”倡议让沉睡千年的丝绸之路再度汇聚世界的目光。“新舟”60飞机作为中国较早“走出去”的高科技产品,积极与沿途国家共用优质产品、共建基础设施,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不断亮出中国信誉、中国品牌、中国服务。

航空制造业代表了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最高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个领域处于垄断地位,对后来者进入市场设置了极高的门槛。作为第一款走出国门、参与全球竞争的中国制造民机,“新舟”60飞机首先面临的挑战就是适航认证。

在中国民航局的大力协助下,“新舟”60飞机陆续获得了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缅甸、汤加、尼泊尔、厄立特里亚、喀麦隆、玻利维亚、柬埔寨、加纳、刚果(布)、南非共计14个国家的适航认证,实现了在输出“中国产品”的同时,让世界认识、认同“中国标准”,提升了中国适航法规的影响力。

对“一带一路”沿线航空基础设施不足与适航运营能力较弱的国家而言,引进“新舟”60飞机更重要的收获是以“新舟”60运营为平台,在中国民航局和“新舟”飞机制造商的帮助下,制定并完善本国适航法规,从根本上提升了其航空运营、监管能力。

厄立特里亚、喀麦隆、老挝等国很多“新舟”60飞机的用户虽然有适航法规,但是因为航空基础设施不完善,适航法规缺乏健全的施行条件, 法规不够健全,监管经验少。引进“新舟”60飞机后,航空工业服务团队在服务保障过程中,不断将中国适航法规内容灌输给用户,使其了解到成熟的适航法规,并帮助用户查漏补缺, 从维护、维修、运营、监管等各个方面, 让用户逐步制定并完善本国的适航法规,提升了其安全运营能力,减少了运营风险。

航空产品出口产生的连锁效应远远大于其他产品。适航法规作为“中国标准”,随着“新舟”飞机的运营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了解与接受,对未来更多国产民机走向全球将带来深远的影响。

从“道路连通”到“民心相通”

客户无大小之分、轻重之别,这是西飞民机始终坚持的客户观之一。非洲客户规模小、资金少、分布分散。为了支持这类客户运营,无论是前期的融资购机和飞机交付,还是后续各类人员的培训和航材备件支援等,西飞民机给予的支持都超越了商业价值的范畴。秉持这种情怀,其在实现道路连通的同时,也将用户以及运营地区的人心紧密相连。

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民机海外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引。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被世界认同,“新舟”60飞机飞向更多的国家,并为当地发展贡献力量。民众除了依靠“新舟”60飞机解决出行问题外,更通过飞机运营,通过“空中丝路”的开通, 认识了中国,从“道路连通”走向了“民心相通”。

在刚果(布),“新舟”60飞机的运营打破了地理边界,将首都布拉柴维尔前往因普丰多耗时半个月的地面交通缩短至一个半小时,打造了跨越雨林的“空中快线”,不仅解决了当地民众的出行问题,更大大提升了商贸交流的频率与效率,活跃了市场。

在玻利维亚这个南美洲平均海拔最高的国家,“新舟”60飞机活跃在海拔4000米的拉巴斯机场进行民航运输,让民众的出行更加便捷、安全。西飞民机克服远程支持等难题,帮助客户持续运营,让中国这个遥远的国度走进了当地人民的心中。

在老挝,“新舟”60飞机开辟了多条国内外航线,以签派率高达99.6%、单日最长飞行10.5小时、最多起落10架次的出色表现,帮助老挝航空扭亏为盈,成为老挝最好的企业之一。

在尼泊尔,2架“新舟”60飞机的加盟使尼泊尔航空在国内航空市场的份额从6%提升到20%,盘活了大量闲置资源。在尼泊尔遭遇大地震时,“新舟”60飞机始终坚持运营并加密航班,成为当地民众心中的“生命航线”。

在浩瀚南太平洋之上的群岛国家汤加,“新舟”60飞机作为主力机型承担商业运营任务,串联起众多岛屿, 其安全运营为当地区域航空发展提供支撑,开通了南太平洋上的“空中丝路”……

“新舟”60飞机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和短板就是飞行员及其他专业人才的短缺。在中国民航局的支持下,西飞民机成立“新舟”飞机培训中心,为客户提供多种专业技术培训,为国内外客户培养专业人才3000余名,其中飞行人员800余名、维修人员1400余名、乘务人员近200名、签派人员100余名以及其他各类人员300多名。结合航线的实际运营,这些专业人才队伍逐步成熟壮大,成为客户和所属国最重要的航空力量。

在有“新舟”飞机飞翔的世界各地,“新舟”60飞机的意义已超越了市场与商业价值的范畴,正努力打开空中通途,实现人心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