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323期   20180712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他们用担当诠释党员初心

——记航空工业直升机所党员群像

冯强 摄

本报通讯员 汪婷婷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直升机事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挑战之际,我们在此郑重宣誓……”2018年,航空工业直升机所承担的型号科研任务再创历史新高,多个重点型号党员突击队随即成立。突击队队员攥指成拳,誓言铮铮,决心在急难险重任务中以务实的行动、过硬的能力和优良的作风担当作为,为研究所高质量发展拼搏奋斗,再创佳绩。

任务前 他们扛起责任和担当

6月初,直升机所天津所区B座4楼最西面的办公室里,仍然一片忙碌。

“下班了,大家都走了,曾俊华你今晚又不回公寓了?”

“嗯!”

直升机所维修性组副组长曾俊华是维修性专业带头人之一。他下意识地答应着,将目光继续锁定在屏幕上方的直升机电子样机上。

这已经是他第3天加班到后半夜了。为了不吵醒同宿舍的同事,加完班后他就直接在办公室睡下了。为了使某型机的某关键部件的设计合理可行、使用方便,在参照其他型号设计的基础上,曾俊华针对该型号的机身外形及设备布局的特点进行优化设计。他与总体室、结构室及各系统设计室进行了几十次协调沟通,使用不同的软件对关键指标进行10余次仿真评估。看着屏幕里最终确定的设计效果,曾俊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强度研究室的王莹博士刚休完产假,就开始担任某新机强度负责人。为了严守节点、保证质量,她经常前往生产现场处理问题。有一次从外地出差回家,她兴高采烈对着三岁的孩子说:“妈妈回来啦!”孩子却躲开妈妈的怀抱,跑得远远的,低头继续玩着玩具,对离家许久的妈妈不理不睬。王莹的泪水止不住流了下来。这三年多,待在工作现场的时间远比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多,连每年的高温假和不计其数的周末都没有放过。“可是作为一名党员,关键时刻一定要站得出来、顶得上去。”王莹说。

王莹最终不负众望,攻克了新构型旋翼、起落架强度设计技术难关,填补了无人直升机强度刚度规范编制的空白,创造了一年时间完成了新机方案设计和详细设计的新纪录。

工作中 每一位党员都挺身而出

初春的景德镇,天气说变就变。“不好,这是要下暴雨啊!”旋翼塔项目组组长张文静着急地跟组员说道。旋翼塔项目组成员与厂家工作人员正紧锣密鼓地筹备试验。正说着,雨势来得狂野不羁。疾风骤雨之下,他们最担心的设备还没有拆卸,张文静立即冲上塔顶拆卸设备。

暴雨来势迅猛,眼睛都睁不开,但手不能停。他们就这样冒雨试验,从塔顶下来浑身湿透。完成试验回到家已经是凌晨1点多。在心向辽阔蓝天的事业中,有太多像张文静一样的党员,他们关心研制节点,关心试验结果,关心采集数据,他们关心一切与工作息息相关的任务,唯独不关心自己。

“飞了几个架次,仍未采集到数据。”今年3月,直升机所哈尔滨跟飞队向强度研究室振动专业组组长李明强发出紧急求助信息。李明强和他的振动团队成员一直待在试飞站采集飞行数据。第一个架次飞行开始,直升机滑跑、离地,一切看似正常。可在直升机升空后,李明强发现计算机采集界面并未出现预期的数据刷屏。这个问题持续了3天。李明强坐不住了,当即带着笔记本上机采集数据。飞机落地,舱门打开,李明强从机舱里走了出来,脸色苍白。他伸出拇指,示意飞行数据采集成功。

“终于采集到数据了。”同事们兴奋地说。

“快,扶着李明强,赶紧拿一些东西给他吃。”有人提议。

“不吃了,抓紧时间验证数据。”李明强摇了摇头。

他顾不上自己的身体反应,满脑子都是飞行数据。20分钟后,验证达到标准,团队成员欢欣鼓舞,他这才露出了笑容。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在直升机所,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不畏困难、攻艰克难的担当精神强力助推各项科研型号工作圆满完成。